领略黄土地的江南园林
·晋章文·
去山西如果不去晋商大院走走,就好像到了上海没有去外滩,不能真正领略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蕴。黄土高坡上那一座座气势恢宏的庄园,那一家家名贵显赫的大院,成就了一条独特的人文走廊。乔家大院因为张艺谋的电影而声名远扬,王家大院因为地广楼多而傲倨群院,而常家庄园则以园林文化独具一格。
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如果说乔家大院使山西的大院文化首次为国人知晓,那么常家庄园则把大院文化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车辋由4个小自然村组成,4寨中心建一大寺,与4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所以被人形象地称为“车辋”。
从阔大的城门洞里望进去,没有尽头的石街两旁灰色的宅第一座接着一座。街上,牌楼静默地耸立着。信步于庄园之中,灰色的街市、石道、牌楼、四合院、戏台组成了常氏家族的生活区域,感慨那200余年的修筑工程,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建筑占车辋村落一半,居祁县、太谷、平遥晋商之首。
和乔家大院比较,常家庄园的最大特点是常家拥有占地120亩的园林,名曰“静园”,是在原来常家的杏园、枣园、桑园、菜园等“后园子”的基础上修复的。这些园子的名字只是具有乡土气息而已,并非真的农家田园,那里可以看到的是小湖、书房、石桥、曲廊、小亭、敞轩等等。游玩园子时,总觉得这里兼有南式的娇柔和北派的豪放。之所以有南式风格,和庄园主人数代往来于江南有关,在自家的静园注入了雅致、空灵、通透的山水写意格调。
北方大院里的南国园林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的独创之处。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按正五偏三的模式,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而其附属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
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木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宛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其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进园之后,曲折迂回的甬道点缀于回廊、亭榭、小桥流水,草石农舍和奇花异葩的组合,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刀法细腻,都是清代砖雕的精品。还有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
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常家有一祖训:“学而优则贾”,堪称中国儒商第一家。一个庞大的家庭集团,能够达到儒与商的完美结合,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轻商、抑商、贬商传统价值观的国度,实属凤毛麟角。
《白银谷》里大唱《金锁记》因为大院建筑和园林风光和谐一体,使得这里成为影视剧组青睐的外景地。纷纷慕名而来。前些日子在荧屏上十足火了一把的《白银谷》,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这部山西作家呕心沥血15年创作的巨著,正是山西晋商风风雨雨的真实写照,剧中一生游刃于官与商之间掌门人——老太爷,品味着盛衰荣辱,看淡了生死情义,一心要把自家票号打造成强盛的“白银王朝”的梦想,也不正是许许多多晋商梦寐以求的人生巨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