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28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法制 “生长因子”创造世界奇迹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及时公开是关键 四川揭医药购销黑幕查出128人吃回扣近千万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法制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法制
04

“生长因子”创造世界奇迹

从科学家自身抽取的血液通过基因高科技手段获得了每克价值等同60公斤黄金的“生长因子”,这些神秘物质经几年艰辛实验得到大倍量地成功培殖,又用于几千只多种动物,进而在植物人的临床实验中获得成功——

最近,中国一项生物医学技术震惊了世界:由国家教育部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温州药学院院长李校坤承担的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生长因子生物技术”,成功地将黑龙江一位由车祸造成的植物人唤醒。这一消息石破天惊,立即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因为此前极个别的植物人苏醒都是依靠多年艰难的物理刺激方法达到的,而这一例个案则是世界第一例依靠人类生物特药手段唤醒植物人的成功典范!2005年12月8日,诺贝尔生物学得主马库斯在中国表示:“真的没想到,这一生物技术的成功个案竟诞生在中国!”而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一神奇的物质“生长因子”,其最初的源头竟在研究这项科研项目的科学家自己身上!

自身血液育出神秘“生长因子”:一克价值等同60公斤黄金

1996年,中山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李校坤毕业后来到了暨南大学药学院。当时,作为一名国内屈指可数的已在生化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的科学家,他很快申请并承担了有关“生长因子”的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

“生长因子”是一种极为神秘的东西。十几年前,国际上就有人发现人体及动物身上的这种特别的物质。研究表明,人在特别的条件下,如意外的创伤中,人体会自动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从而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特殊的蛋白就被人称为“生长因子”。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的基因技术已经能将它在人体组织或血液中分离出来,但“生长因子”的这种提取和培育方法还只停留在实验室中,根本无法大倍量地复制。因此,找到更高效的复制方法则成了科学家们的梦想。

当时,作为研究“生长因子”的中国的年轻的科学家,李校坤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从而掌握了“生长因子”一些新的特性,并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先后发表了两篇有关“生长因子”的论文。李校坤博士作为这一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在申请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时,特将“发明新的大倍量培植、复制生长因子的高效方法,尽早将其应用到临床医学之中”作为攻关方向。很快,国家近千万的专款划拨到位后,他便与几位助手一起从零开始,提炼人体的“生长因子”。李校坤博士对助手们说:“生长因子存在人体之中,但我们不能从别人的尸体里提取,要从我们自身里拿,就从我自己开始吧。”很快,李博士从自身抽取了几十毫升的血液。这些纯净、健康的血液被加入了特殊的溶液,然后进入到了各种基因实验的器械……一次次,这位博士自己身上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被抽取贡献在了这项科研之中。这是一间并不宽敞的实验室,但这里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却注入了一位科学家最慷慨无私的血液。经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进行特殊的DNA蛋白分离,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紫外线光谱的筛选,最后终于在两个月后获得了微量的近乎无色透明的“生长因子”蛋白。

由于世界上不少科学家都要通过这种物质进行科学研究,又加上这种蛋白很难提取,使得它几乎成为世界上最为昂贵的物质:一克“生长因子”的价值竟与60公斤的黄金价值相等同。为了实现自身血液提炼出的“生长因子”大倍量繁殖、复制,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与助手们,日日夜夜奋战在第一线。

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他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酵母蛋白。它能够通过人的基因手段将“生长因子”大倍量地复制。实验中他们注意到,这种复制实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及各种气体的比例直接影响复制的效果。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实验,因每一个完整的实验周期都要经历约五天的时间,而这五天中需要科研人员分秒不离地记录并描绘各项数据的变化曲线。因此,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连几天得不到休息。这样经过一次次反复实验后,他们终于渐渐地掌握了一整套促使“生长因子”成千倍、成万倍复制的各项宝贵数据。到这时,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年时间。这时,李校坤博士和助手们的成功实验表明,中国在繁殖、复制“生长因子”的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几千只动物用于实验:“生长因子”产生一个个奇迹

由于李校坤博士的特殊贡献,他先后担当了国家教育部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中心制剂研发基地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产业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几家国外科研公司要出大笔资金表示要与李校坤博士“合作”,都被他一一拒绝。

此后,源于科学家自身血液的“生长因子”在经过一次次成功加倍地复制、繁殖之后,开始广泛地用于他们的各种实验之中。当然,根据“生长因子”功能的不确定性,这项实验工程首先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在此之前,他们曾在几百个实验组、近千只白鼠的身上做了实验,结果表明:“生长因子”会对白鼠身体上的各种伤口有着较为可观的加速愈合的作用。而到2000年,李校坤博士开始了一系列其它动物的实验。这年9月,他们的“生长因子”实验室一次性购进了600多只实验兔子,并将这些兔子分成若干个实验组,每组都进行一项对比实验:一部分由研究人员“制造”出创伤的兔子,常态下靠自身的恢复功能痊愈;另一部分“制造”出同样部位、同样破坏程度和大小的兔子在注入“生长因子”后进行观察……这是一个很有统计学意义的群体实验。这些创伤当中既有外伤又有内伤,既有烧伤又有烫伤,既有肢体伤又有身体内部神经伤……每一组对比实验中都发现:依靠自身伤口修复功能恢复兔子需要一个月,而使用“生长因子”的兔子其痊愈的时间仅用约半个月的时间,甚至还要提前。

接下来,这个实验室又引进了近百只狗。通过对这些狗进行四肢、内脏、神经、骨骼等器官和系统的各种创伤进行比对实验,发现“生长因子”的细胞修复功能大为可观。后来又通过几百头猪做实验,他们意外地发现:在注射“生长因子”之后,其创伤愈合的速度不仅能够大大加快,而且其细胞修复的质量竟也大大好于自身的修复功能。

最明显的一个实验是:在同样一组10头猪的某一处皮肤上分别“制造”出硬币大小的烧伤,然后将其中的5头在创面上外用或注射“生长因子”,不久发现,利用“生长因子”的5头猪不仅痊愈的时间大大提前,而且其创面细胞修复的状况大大好于另5头依靠自身痊愈的猪。其表现是:这5头猪的创面愈合处竟有部分汗腺的恢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在自然界的动物当中,猪的皮肤与人的皮肤在构造和功能上最为接近。那么这种实验对人的烧伤、烫伤治疗都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机会。

在此基础上,“生长因子”实验室在又做了一系列的成功实验后,继而将其应用到人的临床医学实验当中。后来,李校坤博士又将“生长因子”的这一高超的细胞修复技术推广到了美容手术当中。比如纹眉、割双眼皮的手术中如果恰当地利用“生长因子”,其效果会明显地好于传统的美容手术。很快,先后有国内的十几家医院向他来求教这项最前沿的美容技术……科学的力量简直不可思议: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前从科学家自身的健康血液中提炼出神奇的“生长因子”,又在这种物质经历了大量成功地复制、繁殖后,进而广泛地用于几千只动物的实验之中——而如今,这种科学家血液派生出的物质,又开始应用到了人的身上而造福于人类了!

唤醒植物人:“生长因子”给世界带来了惊喜

2001年,实验室又购买了100只标准猪进行各种实验。起初,科研人员将一部分猪的一侧坐骨神经割断,而后又将冻干状态的“生长因子”溶解于特殊的生理盐水中注射到猪的体内。不久发现,这批猪本来走路摇摆得如“醉猪”的不良状态得到大大的改善,直至20多天后它们相继活蹦乱跳地彻底痊愈。接下来,科研人员又在实验中将“生长因子”推广到脑神经的实验:将一部分猪的脖颈切开一个刀口,通过大动脉将一种特制的药物造成脑的缺血,随着时间的不同,将一头头猪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死亡……其中有的实验猪已经进入了“植物猪”的状态之中。在此之后,他们又以不同的剂量给不同组别的实验猪注射了“生长因子”。一周以后发现,大部分实验猪的脑细胞都重新复活,它们重新相继恢复了原有的思维。其中90%的“植物猪”都不同程度地恢复了意识。后来,这类实验又应用到了几十只狗的身上,这些数据与实验猪的数据有很多相同之处。

动物科学实验大都是从低级到高级,最后才实验在人的身上。在做完猪和狗的实验后,科研人员又开始做猴子的实验,2002年,实验室一次性购进了100多只猴子用于这项研究。一次次的实验中,不少实验猴在注射“生长因子”后,都从“植物猴”的状态苏醒过来……此后,科研人员又通过多个实验总结“生长因子”修复动物脑细胞的医学机理,从中发现特有的规律。2005年,李校坤博士决定着手做“生长因子”试药于人的医学临床实验。5月,他开始按国家的严格要求小范围地招募志愿者。消息一出,好多植物人的家属都志愿参加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实验。

在反复筛选受试人的过程中,李校坤博士收到哈尔滨某学校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尊敬的李博士您好:我是一位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我的父亲今年61岁,五年前在一次车祸中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意识的植物人。这五年来,一直是我这个女儿和丈夫一起伺候着老人家,其中的苦楚可想而知。几年来,我去过几家大医院治疗,都无能为力。有人说,用声音、歌声有时也能刺激他醒过来,我试了两三年,但没有一点效果!我多么想爸爸都能像我梦中期盼的那样,在一夜之间苏醒过来,重温我们的父女亲情。不久前,我的一个搞医的学生在广州一家医院工作,曾经听过你的医学报告。不久前,这位学生在来我家看望我时特意讲到了你这位一直研究‘生长因子’的博土。当我听到他讲,您所研究出的‘生长因子’就取材于自己身上健康的血液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您作为一位科学家是这样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因此,我作为爸爸惟一在世的亲人,想争取得到你的关照:将‘生长因子’用在爸爸的身上做实验,如果能有效果,我们都将终生铭记你的恩情;如果由此产生负作用甚至引起死亡,我及家人都会正确对待,甘心让爸爸做‘人梯’。我想,这种新型的生物药本来就凝结着您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奉献呢——这一点我及家人可以签订协议。”

2005年8月,李校坤的两位助手专程去哈尔滨,与其签订了一份“试药协议”。2005年10月6日,已被温州药学院聘请担任院长的李校坤博士专程前往哈尔滨,对这位教师的父亲进行每天两次的“生长因子”注射……11月21日,这位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始终面无表情的王先生竟悄悄地流下了眼泪,接下来又出现了面部抽动和肩部的小幅度的抖动……这让助手和家属们兴奋不已,三天后,王先生竟睁开了眼睛,一些意识和记忆开始恢复……当这一消息通过互联网向国外一些医疗组织进行交流的时候,世界医学界为之震惊。美国纽约州立医院神经科医生汤姆先生表示:“祝贺中国医学的新成功,这的确是人类共同的福音。”12月8日,曾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美国医学家马库斯来到温州视察,他表示:“真的没想到,这一生物技术的成功个案竟诞生在中国!”

李校坤博土对记者说:“当然,尽管‘生长因子’神奇,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下一步的研究我们还在进行,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还有更好的成果贡献给人们。”(图片:李校坤博士与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马库斯在温州李校坤 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