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15日
企业新闻
02

痛析国有资产流失家大业大难抵“硕鼠之害”

2005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案几乎贯穿了全年。年初中航油巨亏尘埃落定,年中顾雏军案内幕层层被揭,年底曾经创造“三九神话”的赵新先身败名裂,惨淡收场。

从褚时健到赵新先,从背负巨额损失的中航油到顾雏军的身陷囹圄,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巨额国资被少数人侵吞、挪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仅牵动着政府官员的敏感神经,也是这一年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6年,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等一系列完善国有企业改革规则的措施相继实施。如何继续规范企业改制和国有资产拍卖以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再次成为代表委员踊跃建言的焦点话题。

见不得光的流失渠道

搀杂权钱等内幕交易的“蛇吞象”、“拉郎配”,玩数字游戏,搞合并报表式的虚假重组……在近年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通过拍卖、转让等手段借机肥私的事件屡有发生。

前不久,民革江苏省委的多位财经专家曾经联名提出,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有5种典型方式,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其中上述三种方式最为普遍。“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有很多,而在资产转卖过程中发生的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长期关注国企改革的全国政协委员朱佩玲说,国有产权转让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

目前,在已结案的国企转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中,转制后的企业购买者很多是原企业的管理层,他们对出售企业的资产、资金、债权、债务情况非常清楚,并且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为少数人用最少资金,甚至不出分文就把企业买到自己名下提供了便利条件。

流失的是资产 丧失的是公平

国有资产流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部分代表委员最为忧心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孙桂华说,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但实行股份制不等于私有化,如果在实现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出现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其趋势必然是大量国有资产变为私有资产,导致私有化。“无法否认,国有资产的流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政治、司法腐败,所以中央才要重点打击商业贿赂。”全国政协委员周振中说。

有效监管已迫在眉睫

近两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国资委的建立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表示,一旦地方国资委全部到位了,那么发现国有企业改制不规范,或者转让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就有了责任追究的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杨新华说,不仅如此,还应规范和完善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同时,必须禁止拿企业到银行抵押,“空手套白狼”,用国有资产收购国有资产的做法。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着重指出,要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肖敏 宋常青 徐宜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