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17日
北国周末-观察·文摘
04

水电何时不再说涨就涨

“水费涨了,煤气费涨了,电费涨了,景点门票在涨,火车票、飞机票都在涨!你说,怎么什么都见涨不见落呢?”家住北京和平里的田大妈这几天有些感慨。

事实上,最近两三年,跟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电、水、气、交通等方面的价格呈现步步攀升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5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05年全国水价上涨7.8%,电价上涨1.9%。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组近日撰写报告指出,2006年1月份许多城市上调了天然气、液化煤气、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等价格,导致1月份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8.4%,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1.1%,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7.5%。

虽然表面上看涨幅不是很大,但水、电、气等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老百姓对涨价的感觉十分敏感。面对“涨”声响起来,不光普通老百姓心里犯嘀咕,连一些物价等方面的专家也说不清楚。更让人费解的是,涨价往往是说涨就涨,有关行业很少给群众算过一个明白账,通常的说法都是千篇一律的“定价过低”、“成本增加”、“基础能源涨价”等等。

一个最让百姓无法理解和服气的涨价例子是春节前后火车票的涨价。“按照铁路部门的说法是为了限制春运客流,而且这个说法一说就是6年。但6年来,客流见多不见少,但车票按时提价却成了规矩。这种南辕北辙的涨价,老百姓能没意见吗?”

因此,水、电、气、交通等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公用事业部门,在涨价前应先给老百姓算一个明白账,在听证制度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成本公示制度。只有这样,涨价才能涨的有理有节,群众的意见、困惑和怀疑才会减少。

(邬焕庆 顾瑞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