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企业主管值班“民工接待室”
浙江萧山新塘街道有家“全省首创”的特殊“民工接待室”,说它特殊,是在“民工接待室”当值的工作人员并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也非劳动执法部门、工会的人员,而是辖区内企业的办公室主任轮流当班,接待和处理投诉。
“民工接待室”里坐的不是能管企业的“婆婆”,也不是为民工说话撑腰的娘家人,让被投诉对象当值“民工接待室”能行吗?会不会无人问津或有失公允?会不会只是一个花架子呢?这个“民工接待室”的特点就在接待处理民工投诉的人上,从“民工接待室”成立至今,有100多家企业的劳资主管轮流“当班”,企业主管从当初的不情愿和不好意思,发展到今天的争着抢着、来值班。成立“民工接待室”以来,截至到今年3月14日,街道受理的劳资投诉比去年同期少了三成多。可见这个接待室还是能管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让被投诉对象坐镇接待室,这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创举。对此,很多当值过的企业主管相当有感触,以往一提起投诉、上访,下意识就会觉得这个投诉的人有点拎不清,不是无理取闹,就是有点死缠烂打,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把自己摆在了民工的对立面。有了这样的印象就很难平心静气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即使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或新闻媒体的干预下,也处理得不情不愿,是迫于无奈。这样的心态注定了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从而化投诉为动力。
让老板坐在政府的接待室里,平心静气地听民工讲意见,从别人企业的投诉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举一反三,就能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从这个角度看,对企业是一次普法的过程,企业也是受益者。这样比单纯说教宣传的效果实在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一位当过班的企业主管说,每次值班,总要详细地了解其他企业的投诉情况,这对本企业也是一种很好的警示。 ■吴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