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自主创新瞄准世界一流
——航天六院7103厂形成军民品双轮齐转局面
在航天六院7103厂采访,令人眼前一亮:我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污染、高压补燃火箭发动机,带叶冠扭曲叶片整体涡轮转子电火花加工工艺,对用于载人航天的CZ—2F发动机涡轮盘、大喷管以及发动机各种导管焊接技术的工艺等,都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堪称一流。该厂自主创新技术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多项。
记者了解到:这些自主创新的科研项目,大部分课题研究和工艺攻关是结合生产进行的。如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大喷管的铣槽、钎焊和弯管成型等。技术攻关的效率很高,且消除了从试验到应用的转换阶段,有力地推动着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程。2005年液氧煤油发动机按计划要实现转试样阶段,可是到了7、8月份,全年试车任务还没有完成一半,大喷管喉部镀层脱落问题成为拦路虎,厂总工程师刘红斌亲自组织理化室、车间和工艺处人员集智攻关,搞清镀层脱落的机理,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了问题,后续试车连续成功,尤其是300秒、400秒长程摇摆试车的成功,为该型号的转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工厂对技术创新奖励力度的加大,工艺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每年参与型号预研和工艺攻关的人员上百人,几乎各主要岗、关键岗的工艺人员都积极参与其中,老、中、青三结合的技术攻关队伍和一线、二线相结合的技术攻关机制正逐步形成。九五以来,工厂共完成预研课题30多项,完成工艺攻关课题近100项。某重点型号“贮箱加工成形及焊接技术”、“涡轮转子动平衡技术研究”、“纳米级搪瓷涂层材料在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技术”等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火箭发动机“铝合金泵叶轮的扩散焊接技术”还获国防科技专利。
7103厂依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以民养军”方针。依托航天人才和科技优势开发出糖衣锅、冲焊型液力变矩器、葡萄糖结晶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民用产品,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填补国内空白,都成为工厂的支柱民品,其中糖衣锅的产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5%以上……九五以来,工厂先后成立了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华阳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和2003年相继成立了非标准装备研究所和印刷包装机械研究所,自主开发的“翅片管冷却式单床层管式反应器”、“四管板多层床管式反应器”、“盘式冷却结晶器”、“变多级盘管振动式连续冷却结晶器”、“双泵式循环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等达世界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制的5000T无氟制冷器径向温差达到1.5℃,而国际通行标准为4℃。
技术创新使该厂民品经营逐步实现了从“以销定产”往“以研发开拓市场,以产品引导消费”的转变。到2005年年底,工厂的民品产值突破2个亿,军民品双轮齐转的局面基本形成。 周子敬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