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现代“私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沉寂多时的传统文化走向复兴之路,教育界发出关于“应加强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在2004年,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选定,北京市宣武区北线阁小学等全国10所学校成为首批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此后在全国多个城市中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经典诵读学习班,经典诵读的内容选自《论语》、《大学》、《老子》等经典古文篇章,其诵读对象为13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一片传统文化热潮中,人们不禁有所顾虑,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让13岁以下甚至更小的孩子来阅读,能否理解与消化?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位于西安北关长庆油田家属院内开办幼儿经典诵读的“茹佳特色幼儿园”。
从游戏开始
走过一条绿柳低垂的长廊,窗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读书声来自一所三室一厅的房子,这就是“茹佳特色幼儿园”,走进大门,客厅里18个4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每人捧着一本书,正在跟随着老师朗读《大学》。
这所“特色幼儿园”的校长叫茹天顺,临潼人,一个魁梧的中年男子,似乎很难把他与温文儒雅的经典文化拉上关系,他告诉记者,孩子们刚刚睡完午觉起来,在上下午的第一节读经课。在课表上,记者看到除了经典诵读中的重头课“读经”之外,每天第一节课是英语,每周还有一节音乐和舞蹈,茹天顺说,读经和珠算自己有专业的老师,音乐和舞蹈老师都是从专业学校里特聘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同时培养多种兴趣,在这里不单单是学习传统文化,而是多种学科齐头并进。
幼儿4岁到6岁,是天性喜欢玩耍的年龄,是什么让好动的孩子们能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读书认字?茹天顺说,首先通过字谜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小孩在游戏中培养乐趣,但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茹天顺别出心裁的把字编成形象生动的口诀,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泵”——水落石出,“树”——又进了村。几句简明而生动的词语,每一个文字便跃然纸上。茹天顺说孩子通过半年时间的系统学习,拿出论语中任何一章,基本可以流利读完,课本中孩子不认识的字,通过拼音可以准确读出。看到记者半信半疑,茹老师叫出一个孩子,把《大学》递给记者,记者随便翻到一页,提起上句,孩子便用稚嫩的声音接起下句,一字不差的朗读了起来。
用朗读培养自信
茹天顺说,读经的第一步,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背诵,背过后才能活学活用。教材中所选的《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是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孩在学习中兴趣高涨。这是对小孩表现欲望的培养,人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来激发成就感。
“再过两个月就要过五岁生日的徐佳磊开始胆子小,从不上台朗读,到现在已经在任何大场合上朗读自如,而且是这里所有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茹天顺自豪的说。
在课余的间隙,小小的教室霎时间热闹了起来,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做起各种游戏,
在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上,由老师领读,听碟片,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老师领读对每个字逐字诵读,同时培养小孩子的识字能力。现在这里的学生都能够背诵1000字左右,除了《三字经》、唐诗25首,包括像《大学》这样深奥的国学经典。
茹天顺向记者介绍道,学校现在已经从初期的3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8名学生,一个月开一次家长汇报会,向家长全面汇报一个月内的学习成果,并由老师带学生表演。茹天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从1989年起致力于珠心算教育,曾创办西安市第一所民办私立学校,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他的学生于琳娜获得1995年西安市小学生珠算比赛一等奖,茹晓云在1999年“海峡两岸珠算技术通信比赛”中,获得全国小学组第一名。
茹天顺说:“我愿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通过对学生学业及时的鼓励和肯定,给孩子从小培养自信。”
学习是一种乐趣
而“茹佳特色幼儿园”究竟是用什么吸引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古老的经典文化呢?杨利欧的家长邱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在“茹佳特色幼儿园”里第一眼中感受到过硬的能力之外,更看重的是校长茹天顺对教育执着的信念。
邱老师从事教学40年,对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她说,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只知道流行的新鲜事物,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精华,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被遗弃。
陈曦的家长周老师说,有一次小陈曦在和远隔重洋的姨妈通电话时,随口给姨妈背了一节《笠翁对韵》,令姨妈吃了一惊。小陈曦在外边把吃完东西的包装纸自觉扔进路边的果皮箱里。并且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每天早上和晚上自觉的温习功课。
这样可以给孩子从小培养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念,并且融入到生活中,周老师说,小孩子心无杂念,接受东西的能力极强,记忆力需要开发,而小孩子的记忆力是一扇门,需要一把钥匙来开启。很多人担心小孩子不能消化,通过这个系统的试验,证明那些担心是不存在的。而小孩子在学习中是一种乐趣,学习经典文化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道德规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记者就要结束采访时,看到一个孩子在接她的妈妈怀里说着悄悄话,尽情的撒娇,孩子的童真在此时显示的淋漓尽致。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王萌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