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11日
头版
01

劳模英年早逝要引起重视

·陈强·

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就业压力不断上升等因素,8小时工作制离劳动者渐行渐远。同样是关于劳动者的话题,劳动模范朱和平的英年早逝让人关注。33年来,环卫女工朱和平清运的垃圾超过20万吨,等于搬走了一道绕城一周的垃圾厚墙;她的“和平号”垃圾清运车一共行走了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同事们说,30年来,她从未因私事耽误过一天工作,即使在大年初一,她也没歇过。

但让我们反思一下,朱和平为什么会英年早逝?恐怕与超强度的劳动不无关系。20万吨垃圾有多沉重?30年没有歇过,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样的劳动强度与作息时间值得提倡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很明显,朱和平的劳动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但这种违反《劳动法》的做法却不值得提倡。

我们国家在宣传劳模的时候,往往把劳模英雄化,标榜其超长工作时间和超大工作量。而恰恰忘记了劳模也应该守法,只有守法的的劳模也是好劳模。一个违反了《劳动法》的劳模还能称得上合格的劳模吗?虽然铁人王进喜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鼓舞了一代中国人。但也应该看到,那是在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更何况,王进喜这位劳模也是英年早逝,年仅47岁就因胃癌去世。归根到底,也正是高强度的劳动使这位劳模英年早逝。

但愿我们能够从劳模的英年早逝得到启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遵守《劳动法》,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