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下馆子不要太“好色”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家里炒肉时,肉一遇到热油或热水就会变成褐色。牛肉原色红,遇热变成比较深的褐色;猪肉原色粉,遇热变成比较浅的褐白色。然而,一些餐馆中的炒牛肉、涮羊肉等,甚至一些小摊上的烤羊肉串,为什么熟了之后还是粉红色,甚至比生的时候还要鲜艳漂亮呢?
肉表现出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血红素”。血红素的颜色,是铁的状态决定的。如果血红素铁结合了新鲜氧气,就是鲜红色的。如果结合了二氧化碳,就是暗红色的。如果结合了一氧化氮,就是粉红色的。如果它被氧化,就是褐色的,如果经过加热,就是褐色或者浅灰褐色的。
从道理上来说,餐馆里所端出的肉菜,颜色应当并不漂亮。那么,漂亮的粉红色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其中加了“硝”,这种粉红的肉是耐热的,煮过炒过之后仍然是美丽的粉红色。亚硝酸钠本身是有毒的,它和肉里面的氨基酸发生作用之后,还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世界各国都用它制作西式肉制品,是因为其中亚硝酸钠添加量很少,而且同时添加维生素C,在它的帮助下,亚硝酸盐绝大部分还原分解成无毒的一氧化氮,成品中残留量微乎其微,不足以产生危害。
餐馆或摊贩如果也用“硝”来给肉类菜肴增色防腐,问题就严重得多了。因此,消费者应当明白,天然食物色素是不稳定的,经过储藏、烹调等处理之后,变褐或褪色是很自然的事情。明智的消费者不要过于“好色”,不要追捧那些颜色异常鲜艳的菜肴和食品。如果肉菜呈现粉红色,要特别警惕添加亚硝酸盐的问题。
(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