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头版
01

企业创新发展的脊梁

——记大荔县供销社两宜棉绒厂职工胡暹丽

大荔县供销社两宜棉绒厂党支部书记、棉检股股长胡暹丽,凭借在棉花经营一线摸爬滚打十多年的真功夫,为两宜棉绒厂从经营低谷走向良性运转再到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荔作为产棉大县,1995年,棉田面积却少的可怜。胡暹丽认为以推广抗虫棉为突破口,就能提高棉花品质,增加亩均单产,也能降低亩均生产成本投入。他在随县棉花公司组织的业务骨干赴外地考察结束后,就向厂里提交了一份“考察报告”。1998年,厂领导派他带领部分职工奔赴山东巨野县,购回优质抗虫棉种“荷棉三号”2000公斤。当年亩均生产成本(农药、劳务费)就降低400多元,亩均增收600多元,棉田面积首次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两宜棉绒厂从领导到职工再不用发“无米之炊”的愁了。

胡暹丽深知加工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棉花的质量,在一次厂务会上,他提出了建议方案,得到了大部分厂务会成员赞同。该方案核心内容有四条:一是挑检“三丝”,严防异性物质与纤维混入;二是投资20多万元从河南引进了一台籽棉清理机,把原来的棉花除尘去杂工艺由单一杂质清理提高为全面质量清理,不但能够排除杂质,还能够排除死僵瓣,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仅此一项就提高棉花等级1.2级;三是增加了一台轧花机,轧花时间集中,24小时三班倒,全天运转,提高了轧花机的台次产量,可节约电能能耗1.3万元;四是改加工环节的滤带排尘为内旋式除尘,增加经营收益3240元,降低皮棉副产品风耗5%,可增加15吨回收短绒。

在企业经营机制转轨的过程中,胡暹丽提出实行层层承包责任制。全厂根据经营需要,全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在目标任务管理上,经济指标全部量化层层分解,厂长与中层、中层与职工,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分解到个人,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有奖罚标准。由于责任明确,全体员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积极性与责任心明显增加;其次实行厂务公开,坚持每月出一期公布栏,发一张厂务明白卡,开一次厂情发布会。职工看到了“厂务公开”是真公开,于是踊跃建言,厂务公开使职工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家庭般的温暖”和“主人翁”之感,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形象也随之改观。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赵子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