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给农民工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具体提出了农民工问题: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国务院各部委根据“一号文件”精神对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等大型行业招用农民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并带有强制性的政策,对保护这些行业的农民工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面对那些徘徊在马路边的零散农民工来讲,迫切希望能减少对他们权益的侵害。由此引发出的思考,但愿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完善城乡一体的职业介绍机制。马路边的农民工以原城中村的农民及附近县区的农村富余劳力组成,他们以打短工为主,大多数工期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当天干完活当天能拿到钱,所以一般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这些农民讲究的是“短、平、快”,诚信揽活挣钱养家糊口。建议城市各职介中心与农民工劳务市场合议,加大管理力度,将这些农民工与城市用工一样,按各自工种技能进行分门别类、登记在册,并张榜公布在劳务市场大厅内,按照排名先后向用人单位推荐。用工单位一进大厅便一目了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挑选。这样既可避免一窝蜂的抢工混乱场面,也能对劳资双方负责,一旦发生劳务纠纷,也便于调解处理。
对农民工进行就业指导。建议政府财政加大对各地劳务市场的投资,由各地方政府部门的劳务市场负责对进入本劳务市场的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并负责开展有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加大源头参与管理,为农民工服务。
加大对农民工的普法宣传。建议宣传部门,特别是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要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参照解决城市职工劳动纠纷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参加,定期开会,研究解决农民工的热点、难点问题。
■毛静 邹文生 实习生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