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30日
北国周末-观察·文摘
04

热炒“高考状元”可休矣

每年考期一到,各路媒体对高考的报道便随着天气火热起来,而随后的“揭榜期”,“高考状元”又成了媒体热炒的对象。为了减少对“高考状元”炒作式报道带来的不良影响,《现代教育报》于6月9日相约其他媒体,发出了不搞“高考状元”报道的倡议书。

诚然,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考有着其他任何考试都无法相比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高考状元作为成功的高考生,媒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宣传、褒扬,本无可厚非。然而,问题是,近年来我们对于高考状元的宣传有着太多的炒作成分,对高考状元的追捧过分了、变味了,这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首先,高考状元并不等于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在千百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状元自然可以风光一时,但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并非“一考定终身”,是考试就有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而且,历史上的许多状元在后来的事业上并没有成“大气候”。相反,不是什么高考状元或没有考上大学,同样可以在一些领域做出优异的成绩。媒体在追捧高考状元时,显然忽视了这些人才成长的基本原理,并会对社会构成误导。

其次,鼓吹高考状元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状元最引人关注的不是他们的状元身份,而是支撑这一身份的分数,分数是状元之为状元的关键,也是应试教育的关键。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强化了学校、学生和家长“唯分数论”的情结,导致学校为培养“状元”而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家长为培养“状元”而鼓励孩子死读书、读死书,从而使我们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变成“一纸空文”。

高考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成功,高分并不等于高能,相对于整个人生旅程,高考状元还只是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社会对“高考状元”应该有个理智态度。“高考状元”们对于自己,也应该有个冷静的认识。希望停止对“高考状元”的炒作,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张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