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13日
企业新闻
02

学习改变命运

——记蒲白煤电公司朱家河煤矿姜满岐

为了当工人,他潜心苦学

人一生中总是会有几多无奈的选择。1983年的春节,对于21岁的姜满岐来说,高中毕业后的落寞,加之看到一家8口挤在三间茅草屋里,这个农家孩子的心里充满了对于未来职业的憧憬,无疑,这也是一次无奈的选择。

迎着那年春节后纷飞的雪花,姜满岐走进了蒲白矿区,做了南桥煤矿一名采煤工人,这里的一切对姜满岐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然而,他最清楚的是自己的处境,为了实现在矿上呆一辈子的希望,他暗下决心,“好好干,转为合同工。”

进矿不久,他跟随一批农协工去铜川金华山煤矿培训。姜满岐不仅有力气能吃苦,而且勤快有眼色。当井下出现机械故障时,其他人都坐在一边休息,而他却跟着修理工师傅,一会儿递上扳手,一会儿又当上帮手,为得是多学些东西。他看修理工对设备怎么检查,怎么排除故障,晚上回到宿舍就记下来,一次工友们发现他在被窝里写东西,认为他是给对象写情书,大伙抢过来一看,全是机电修理知识,如此内容的本子足有6大本。

得知姜满岐勤快好学,回到南桥煤矿后,采煤队决定让他当一名电钳工,姜满岐如鱼得水,整天在井下鼓捣设备,有时还跑到其它队交流经验。工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几年的时间,他就成了队上的机电修理骨干,大伙叫他“姜技师”。

正是基于姜满岐的出色表现,在南桥煤矿,他是第一批转为了合同工的农协工,自己多年的朴素愿望实现了,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工人。

也是基于他的出色表现,矿上很快将姜满岐从采煤队调到机电科主管设备,让一个工人领导两个高级工程师和六个工程师,这在煤矿是没有先例的。就是在这个岗位上,姜满岐研究的《铁霸耐磨剂》先后获得技术推广奖和技术进步奖。

因潜心苦学,他成了队长

南桥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闭破产后,因技术出众,朱家河矿专门申请将姜满岐调入该矿。

2004年3月,朱家河矿出现了主扇停机事故,矿井无法生产,原机电队队长因此被撤。姜满岐临危受命,兼上了机电队长的职务。他首先完善设施,形成两套完善主扇转机调速系统,主扇再也没有发生过事故。

然而,搞管理和搞技术毕竟不是一回事,打铁先要自身硬,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姜满岐参加了渭南市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他暗下决心“把机电队打造成蒲白矿区的明星队”。

几年的学习,使姜满岐掌握了较为系统的管理知识,也能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他对机电队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将矿上核心理念贯穿于制度中;为了促进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劲头,他在机电队创立了双向考评制度。队长和班长对职工考评,职工对班长和队长考评,调动大家积极性;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和ABC三卡管理。机电队的精细化管理成功经验还在全矿进行了推广。

机电队一位职工告诉记者,姜队长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算数,以事服人。”安装井下1号主泵,一般情况下需要20天左右时间,姜队长向大家讲了重要性,提出纪律要求,亲自带队,只用了11天就完成了任务,同样的一班人,过去几乎不可能的事,就因为他,却实现了,让大伙心服口服。经过一年时间,过去的头疼单位成了蒲白矿区的明星队。

2005年10月,朱家河矿首个综采工作面安装工程是对机电队工作的一次大检阅。最初综采工作面设计布置在一采区11512工作面,由于地质原因,矿上突然决定将工作面移到二采区12506工作面,原来的供电系统设计因此作废。短期内要完成大量复杂工作,谈何容易。当时,身患胃病的姜满岐,在家中提前把药熬好,用瓶子装上,无人时兑点水服下去。多少不眠之夜,他扛着病,咬紧牙;多少关键时刻,、他冲在前,汗流浃背。任务按期完成,姜满岐微笑的脸上淌落的是豆大的汗珠,是胃病发作的疼痛抑或兴奋的泪水?!

姜满岐完成了由一名农协工到工程师、队长的蜕变,铸就了一个农家孩子的人生辉煌。“学与不学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想与不想不一样”。他时刻用这话要求职工,这三句话是他用实践经历总结出来的,也是他半生的写照。

本报记者 刘公望 实习生 袁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