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凤县:为职工构筑牢固医保屏障
地处秦岭腹地且欠发达的凤县,经过6年的努力,在职工医保体系建设上创出了新天地。
截至目前,全县261个单位中已参保的达256个,单位参保率达到98%,职工参保率达95%,使医保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县医保基金收入稳步增长,基金支出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以内,每年还有少量的统筹大病基金结余,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为广大职工构筑了一道牢固的医保屏障。
党政支持不可少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步入老龄化后的当务之急。但是,从全国发展的现状看,仍很不平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医保体系建立和发展不容乐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的党政部门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只是将医保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挂在嘴上,而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2004年,凤县医保起步伊始,县委、县政府便同组织、财政、人劳、社保等部门对全县的医疗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县上首先决定对由企事业单位历年拖欠供养的离休干部的4.7万多元医药费,由县财政拿出1.8万元,剩余部分由所在企事业单位于当年解决;除确保财政供养的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县上还根据调查的结果,明确企事业单位供养的离休干部医保统筹费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原则上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缴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包底;对生产经营状况较差及一般的13家企业和单位供养的离休干部,县财政则为每人每年拿出1000-4500元不等的补贴。
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
改革开放以来,凤县的矿产资源开发蓬勃发展,县域矿山企业较多、县上首先是抓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保,因为这类企业本身管理比较规范,对执行国家政策积极主动。目前,凤县域内的26家较大企业中已有25家参保,成为支撑凤县医保扩面的主力军。
凤县一些新成立的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偏小,医药费用少,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县医保中心便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开展宣传工作,使企业有一种支持地方政策的荣誉感,从而愉快地接纳医保政策。事实证明,这类企业是医保政策正常运转、收支平衡、降低风险的可靠保证。
对数量较大的小企业和困难单位,凤县医保中心首先主动与企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与他们共同探讨打破企业参保难点和瓶颈的途径,确定不同的工作切入点,使企业认识到实行医保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切切实实为企业稳定经营和长远发展着想,对企业有利,对职工有利,对社会有利,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保。对困难企业,县医保中心则积极协助企业和主管部门建议由政府出面协调财政、税务、国资等部门,多方面给企业以补助和政策倾斜,使企业逐步具备最基本的参保能力。
以服务赢得信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医保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也是救死扶伤的延续。凤县医保中心虽然仅仅起步5年多,而且人员十分紧缺,可是在这里你会处处感受到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
中心对工作人员提出:在工作态度上要有热心、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流程上,坚持高效及时、准确合理、规范科学;审核标准上,全县所有干部职工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个比例、完全平等;在政策执行上,严格原则,一丝不苟,公正公开,一视同仁。不论对参保企业、参保职工还是对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政策协议,完全彻底及时地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报销及时准确,程序便捷。所有参保病人住院后只需缴纳自费费用,即可放心接受正规治疗,痊愈出院时签字认可,即在第一时间给予报销,患者既无经济压力,又非常方便。
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医疗费报销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就是财政供养的部分,过去常常因大病医疗费得不到保障而使不少人十分苦恼,同时滋生出一些极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非财政供养的单位和困难企业,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患者,这些单位很可能为此而一筹莫展,一个家庭往往也会因成员发生重大疾病而陷入崩溃。而这些单位的退休职工本来就收入偏低,退休后步入老年,进入疾病高发时段后,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更差,最需要得到社会保障的庇护。凤县医保体系的发展,为这一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凤县蔬菜公司退休职工翟彩云,单位属特困企业,本人退休费很低,家庭也比较困难,患者仅2004年的住院费用就达4.4万元,由于参保报销了3.4万元,日常生活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县工商银行职工马福林突患严重的心脏病,病情十分危急,在医保定点医院只缴1000元押金就顺利住院,得到最快的救治,住院费用达到14万余元,由于医疗保险绿色通道的有力保障,成功的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几年来,凤县共为7028名参保职工干部报销医药费1660万元,其中单人报销5万元以上的46人,不论对病人还是对定点医院无一例拖欠。
■张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