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北国周末-头版
01

中消协从“3·15”标志赚到了什么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过去商品外包装上常见的双手捧着地球的黄色标志在人们的视线里逐渐淡化、消失。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表示,这个使用了整整6年的“3·15认证标志”,已被停止使用;协议期满之后,市场上将不再有外包装上印有此标志的产品。叫停的直接原因,是“欧典”地板事件使“3·15”的公信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致命冲击,同时暴露了中消协工作中存在的失察疏漏。“3·15”标志连同此前被叫停的“全国牙防组”,让消费者对权威认证的信任降到冰点。国家认监委官员表示,对中消协“3·15”标志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意见将于近日公布。

“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源自德国,著名品牌地板德国欧典总部其实根本不存在,存在严重欺诈消费者行为。”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揭开了这个内幕。这个自称是百年经典的德国品牌——欧典地板被曝光有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要不是3·15晚会揭开这个弥天大谎,许多消费者还在享受所谓的“德国品质”。欧典地板事件确实主要责任在于企业故意欺诈,但它为什么能越过层层监管连续6年取得消协授予的“3·15”企业信誉标志?其中奥秘何在?

求证:中消协扮演了什么角色

“消费者信得过”渐渐地演变成了“消协信得过”。耐人寻味的是,中消协缘何多年来对欧典地板的弥天大谎视而不见。中消协至今未透露从“3·15”标志中收取了多少费用。

相比暖昧不清的章程而言,企业获得“3·15”标志的动机就简单得多——有偿获取产品声誉,提高企业经营收入。据报道,获得中消协“3·15”标志认证的费用要10万元,如果找中介公司“帮忙”,可能要再花几十万元。中消协内部一直存在有偿使用标志的思想。收了钱,如果出现企业不赔,中消协就可拿那笔钱赔付给消费者。到目前为止,究竟有多少家企业、多少种产品获准使用“3·15”标志,尚无公开资料。据已有资料显示,2000年有8家企业15种商品,2002年企业增加到25家,今年1月,又公布23家企业24种产品。

中消协从“3·15”标志中收了多少费用尚无法求证。

责任:谁来挽回缺失的公信力

四年前中国经济时报曾载文说,假如企业在申请使用“标志”时需付一大笔考察、检测费用,其与中消协之间也就暗含了某种“交换关系”,而这肯定违背市场公正原则。如此下去,“3·15”标志含金量势必降低,而对于充分信任中消协的消费者,将意味着什么?

对于不了解内情的消费者来说,“3·15”标志是一个质量保证符号。中消协副秘书长董京生曾首次就欧典事件表态:中消协的确“失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树义表示,“‘3·15’认证对消费者引导性太强,无法避免其受利益驱动的左右而最终损害消费者。”诉求:杜绝“认证乱象”《合格评定法》何时出台

除了“3·15”标志之外,活跃在消费领域的五花八门的认证标志还有很多,比如国家免检产品标志、中国真皮标志、纯羊毛标志、节能产品标志、环保标志等。这些标志的可靠性和公信力也集体受到消费者质疑。

法治的、健全的、健康的政府管理机制是国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3·15”标志悄然被施以“安乐死”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企业并不高明的“莫须有”,不仅欺骗了还没有成熟起来的消费者,就连消费者的保护神也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可怕的是,在企业失信于消费者的同时,监管部门审核是否真正严格、是否有严格措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受到了空前质疑。 (辛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