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人为地质灾害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埋下隐患
以往混乱无序的煤矿采掘,为今天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埋下隐患。有的不明煤矿采空区一直对神延铁路和铁路沿线的建筑造成很大的威胁,有的造成当地地下水断流。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总工程师姚建明谈起此事,面部表情严肃认真——
陕北,中国新型的化工能源基地,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地下丰富的煤、油、气、盐等资源,给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了发展动力,带给当地的是实惠。国人的目光,乃至世界的目光紧紧盯着这块热土,投资、开发使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缺乏科学的开发,随之而来的是——
触目惊心的地质灾害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一组陕北地质灾害的资料:
1995年3月,华能精煤公司大柳塔煤矿201工作面回采切眼区水量丰富,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如不采取措施,井下进口的2.7亿元综采设备可能毁于一旦。
1995年6月,华能精煤公司矿区供电通讯处11万伏变电站东侧100~150米处,因小窑采空引起地表塌陷且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采空区煤发生自燃。
1998年神东公司特大型高产高效矿井—活鸡兔矿井,首采区主采煤层仅距上覆含水层二十几米,含水层厚度大,地下水储存总量达240万立方米,巨大的水体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但矿区水资源贫乏,严重缺水。
1999年5月,神(木)延(安)铁路DK156+800~+930段内存在小煤窑采空塌陷区。煤窑多为早期人工开采,对铁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00年11月陕京天然气集输公司黄河西气压站由于小煤窑采空,管道无法铺设,严重影响了“西气北输”的进程。
2001年8月,米脂县在距县城1公里的城渠新村,拥有住户225户,人口837人,一些窑洞及防洪渠连续不断出现变形裂缝和不均匀沉降,陡峻山体在降水诱因下直接威胁山体下居住的几十户居民的住宅及生命财产。
……
俗话说,在地质上少花十元,在治理上就要多花几万元。上述地质灾害都是因事先没有进行地质调查,事后进行了治理,但花费却是很大的。
何为地质灾害
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总工程师姚建明说,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在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漠化、火山爆发等,其中除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外,其他大多数地质现象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不包括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1/4。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防范和治理措施,是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
陕北大开发,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前进行地质探测和调查已迫在眉睫。记者了解到,因以前只提快速发展,忽视地质的前期调查,如今问题凸显:一些高速公路、铁路、重点项目占压大批优良的地下资源,不但对资源造成浪费,也对再建的项目留下安全隐患。那么,我们在陕北能源大开发过程中,又有多少项目提前进行了地质调查呢?
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十三条规定:“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铁路、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防与治相结合
姚建明说,在重大项目的建设前,政府有关部门应与地质部门沟通,做好前期的地质勘探工作。尤其是现在的能源、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合理开发利用十分重要。这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呀!做好预防特别重要。
记者问道,发生地质灾害后,有何办法治理?姚建明说,发现问题不怕,关键是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只要采取措施得当,“亡羊补牢”也可避免事故的扩大,避免资源的进一步的浪费。
就常见的灾害治理,姚建明谈了以下几方面:
水治理:神府矿区局部地段上部主采煤层上覆含水层富、水性强,且含水层距煤层30米左右,巨大的水体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这一情况,地质部门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地质条件,提出不同的治理措施,为企业节约资金约1500万元,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熄灭自燃煤:借鉴其它矿区煤层自燃的方法和取得成功的经验,结合实际我们提出“探、围、截、歼”的技术思路,特别是“泥沙充填”方法,在大柳塔矿井水井渠煤矿、活鸡兔矿井李家畔煤矿、刘石畔煤矿的井下煤层自燃灾害治理中成功应用,为企业节约资金500余万元。
采空治理:神(木)延(安)铁路K156+800~+930段内存在小煤窑采空塌陷区,多为早期人工开采。我们使用钻孔注浆治理,钻孔钻打入可能的塌陷采空区直至煤层底板,向地下空洞裂隙注入粘土水泥浆液,最终固化结石充填密实空洞裂隙,防止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的目的。经过铁路部门的检验,达到了施工要求。
危房勘探拿方案:榆林市榆阳区辘轳井湾近年来连续不断发生地裂缝和房屋裂缝垮塌及山体滑坡现象。2004年9月,我们组织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踏勘和调查,采用地面电法、钻探、测量、槽探、采样测试等多种手段,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措施和建议。该措施和建议若被采纳,可防止地质灾害的进一步的扩展。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