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举手之劳
[芜湖] 孙凤山
住宅区大门旁有两个自行车修理摊。左边一个摊位总是人来人往,生意很好,右边一个摊位则显得冷清。起初,我并没有介意。当我分别在两个摊位给自行车打过几次气后,我发现了奥秘。
在左边,当我要打气时,师傅总是先用湿毛巾把打气筒气门嘴擦一下,再把打气筒递给我。起先,我以为师傅是为了检查打气筒气门嘴是否漏气,后来,才明白是为了我夹气门嘴时不弄脏手。当我打完气付完二角钱后,师傅再忙,也不失时机地递上一条湿毛巾好让我擦手。这湿毛巾看起来总很干净。右边那摊位则不然,总是将打气筒甩在地上,打气筒油污很重,脏兮兮的,谁也不愿用,不难想象,来此修车、打气的人为什么愈来愈少。递与不递湿毛巾,纯属举手之劳,却决定了生意好坏两种结果。
一次,我把这“举手之劳”的故事讲给一位在大型商场当老总的文友听。文友听后也给我讲了一个“举手之劳”的故事。他说,他们商场每季度评选一次最受顾客欢迎的员工,方法是让顾客投票评选,一位收银员已经蝉联多次了。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位收银员总是拥有两项“举手之劳”——是把最新的钞票找给顾客,二是把钞票抚平后再给顾客。
举手之劳,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不仅是生财之道,有时还能改变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