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省总工会农民工业余学校昨开学
百余农民工走进学堂免费学习
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卢其松(右)和西安市委常委李秋实(左)为学校揭牌。 张满定 摄
本报讯 9月19日上午9时30分,陕西省总工会农民工业余学校正式开学。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农民工到自己的学校,免费参加维权知识、电脑基本操作和插花艺术等专业的培训学习。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卢其松、副主席李向柱以及西安市总工会领导等出席了开学典礼。
我省开办农民工业余学校,是实施“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切实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的又一具体行动。之前,向农民工送电影的文化活动,让农民工品尝了“文化大餐”。目前,全省已经成立了6支流动电影放映队,义务为农民工放送电影,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步改变农民工“干活、睡觉、打牌”的那种单调枯燥的业余生活。
在开学典礼上,李向柱副主席宣读了《关于成立陕西省总工会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决定》,学校设在西安市职工大学,并由西安市职工大学承担教育和培训任务。
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卢其松在讲话中指出,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维护农民工学习权、发展权是各级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是关系到农民工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大事,必将受到广大农民工的热烈欢迎。今后还将在全省其它中心城市逐步建立农民工业余学校。
卢其松在讲话中要求,全省各级工会要加强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自觉承担起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日常组织实施工作,增加必要地投入,积极与当地职工教育部门沟通协调,把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培训计划纳入当地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整体规划中,配齐配强专业教师队伍,制定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内容,采取送文化到工地、到企业,开设流动课堂、周末课堂等多种形式,使农民工学有所知、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主动与当地政府财政、劳动、教育等部门联系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并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经鉴定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开办,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城镇生活能力,使他们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中来,与我们平等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 王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