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泉”
■文/王泉清
小时听父亲说,我的名字是请本村叫四爷的一位老中医先生起的,起名的原因:一是我出生在玉泉乡泉沟村,有“泉”字;二是按家族辈分“五行”排序,我这一辈的名字中要有“水”;三是贫寒出身的娃将来不管干啥要清清白白。因名字中有“泉”,长大后,我注意收集有关“泉”的资料,外出考察遇有名“泉”,必去看之。于是,对“泉”有了了解。
“泉”,地下水流出地表而成之。山区地形多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的出露,泉就较多;平原地区,泉一般出露在冲积原的外缘与河流两岸。在河北邢台市郊,因平地出泉无数而得名“百泉”,周围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环邢皆泉”之说。山东济南地下多石灰岩溶洞,储水丰富,因地势沿裂隙出露成泉,计约一百多处。金代“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七十二泉中趵突泉为首,该泉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势如鼎沸。山东泗水县城东25公里的陪尾山下,地下水透过石灰岩、砂岩断层夺地而出,斗折蛇行,叮咚有声,形成星罗棋布的大型泉群。据其县志记载,也有名泉72个。河南辉县城西北2.5公里的苏门山南麓,因泉眼甚多,也叫“百泉”。
“泉”以水温区分,水温在30℃以上一般称为温泉(或“汤”)。云南腾冲县号称地热之乡,有温泉70多处,最有名的是硫黄塘大滚锅、黄瓜箐热气沟和澡塘河热泉。湖北应城县西北20公里的玉女泉,相传是玉女炼丹之处,泉有三眼,水由眼中喷出,水温高达70℃,汹涌翻浪,雾笼云蒸,气象十分壮观。李白曾专程来此游览,留下了“池底烁朱火,砂旁高素烟,沸珠耀日月,皎镜明中天”的诗句。河北遵化县的汤泉,因泉水如汤沸而得名,每当红日凌空,彩虹映照,俯视泉池,旭日在底,故有“汤泉浴日”之说。庐山温泉有四孔,冬夏常热,《本草纲目》记载:“可以煮鸡蛋;患有疥癣、风癫、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
甘肃敦煌市城南7公里的鸣沙山北麓,流沙群中有一泉,呈月牙形,涟漪萦回,水草丛生,清澈见底,故名“月牙泉”。广西靖西县城南10公里,有一处面积为50亩的巨泉,因鹅山像一只鹅躺在泉水之上,故名“鹅泉”。以水色命名的还有玉泉、莲花泉、黄龙泉、乌龙泉等等。以传说命名的更多,如甘肃酒泉,相传是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匈奴获胜,汉武帝赐御酒一坛,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同饮,故名酒泉……。
泉多在山脚河谷,泉旁一般都有树木、寺庙。泉水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洪涛倾注,如虎啸狮吼;或细雨潇潇,如冰弦低语。奇特的泉景大都成了风景名胜。不少文人见泉生情,诗兴大发。宋代苏雨在湖北玉泉山珍珠泉游览时,见泉水青碧如玉,泡如珍珠,随题“漱玉喷珠”,明代袁宏道则称其为“珠泉跳玉”。游人临岸静观此泉,则池清水静,泡珠缓吐;如击掌跺石,则沸泉翻滚,如发连珠,所谓“泉清珠错落,泉沸珠盘旋”,“游人一击掌,迭迭如贯珠”,皆是文人写实之妙笔。
泉水不仅可灌溉农田、供人饮用,还可疗疾。养鱼、发电,泉区更是人们休闲、疗养的胜地。沙漠有了泉,便有绿洲;山顶有了泉,便有人家;哪里有了泉,哪里便有灵气。
我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