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17日
北国周末-头版
01

住房公积金难圆安居梦

作为一项福利制度,住房公积金在为部分人群购房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福利惠及面不够、巨额资金“沉睡”银行、安居钱沦为“唐僧肉”……到底谁应是这项制度的受益人,这项制度应该如何圆百姓安居梦,公积金管理部门到底是事业单位还是“金融机构”?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叩问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

谁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真正受益人

记者了解到,住房公积金自从作为一项住房保障制度推行以来,对加速住房建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制度覆盖面低,征缴肥瘦不均等问题仍使许多人不免发出“到底谁是公积金制度真正受益人?”的疑问,尤其是这项制度造成的分配差距也备受关注。一方面,部分高收入群体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较高,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种种实惠;另一方面,部分低收入群体却很难享受这一制度带来的好处。

宁夏审计厅日前对银川住房公积金中心及区直分中心进行审计时发现,宁夏电力系统不遵守国家关于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规定多缴交公积金,1.4万名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工资基数超过银川市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多归集7200多万元。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私营企业职工、自由职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至今只有很少一部分进行了公积金缴存,即使缴存了公积金,金额也很低。据了解,2005年度,仅宁夏银川市就有67个单位归集比例低于国家规定5%的最低标准,少归集住房公积金382.13万元。

记者在湖南、黑龙江、宁夏等地调研时,不少业内人士也意识到缴存范围过小这一问题。

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士观点不同,对于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应否扩大,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博士认为,住房公积金政策本来是支持穷人的,结果却成了富人的“摇钱树”。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住房公积金问题专家汪利娜研究员则认为,在当前公积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其覆盖面不宜更大范围推广,在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没有承担风险能力的情况下,最好是老百姓自愿参与,达到互助买房的目的。

巨额资金“沉睡”银行

按照住房公积金使用规定,购房者除购房时可提取账户资金支付房款以外,还可以享受优惠利率得到贷款。但现实情况是住房公积金的保障功能有弱化趋势,低收入者靠住房公积金解决购房问题的愿望难以实现。作为百姓安居钱的住房公积金,在逐渐陷入“沉睡”怪圈同时,也成为了许多掌权人手中的“生钱”利器。

据央行《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除去个人住房贷款和购买国债外,全国仍有资金2086.3亿元“沉睡”。

安居钱为何会出现难圆百姓安居梦的情况呢?“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麻烦、环节多,令人疲于奔命!”银川市民孔吉民感触地说。同时,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市场推广力度较弱,开发企业更愿意选择与商业贷款合作,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银行的“优质品种”,很多商业银行在发放开发贷款时,要求开发企业从本行发放个人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积金贷款市场份额。

对于为何巨额资金会“沉睡”银行而放贷率却不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认为,这与一些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积极性不高密切相关。相比为每个人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国债或银行大额存款更省事也更安全。

究竟是事业单位还是“金融机构”

记者了解到,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公积金管理中心被定位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但实践当中,公积金管理中心却并不是一个“不营利”的单位,许多地方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正扮演着一个“金融机构”的角色。

中国社科院汪利娜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模糊,如果是金融机构,就应该有自有资金,并按照金融机构的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规范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但事实上,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定位使其无法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则进行控制,只能靠其自我约束。

“正是这种定位,造成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资金管理运用上出现‘行政化’倾向,把广大储户的储存资金当作‘准政府资金’运用,而且缺乏有效监管。正是现行制度缺漏造成公积金被挪用以及内部人员寻租现象的出现。”汪利娜说。

(李佳鹏 丁文杰 呼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