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花儿”凋落的元凶
家庭暴力,有多少人关注过这个日子,又有多少人仍旧深陷其中?家庭暴力绝不只是打一架哭一场就了事,这种恶性的行为是阻止社会文明进程的封建遗毒,伤害扭曲着成长中的子女的心灵,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他们中有的离家出走,流落街头,有的甚至身陷囹圄,也有人不惜以死相对……
干脆死了,看他还有人性不
11月13日下午5时左右,一名17岁青海少年在西安市长缨路一家属院跳楼身亡。16层楼,成为一个年轻的生命生与死的距离!随他而落的遗书写满了他心中的怨愤:“我好快乐,因为我不会再面对你这样的父亲,我会在地下诅咒你……”“爸,你对我做得太狠,不把我当儿子,不高兴就打我,我受不了了”,“我现在自由了”。
同样是17岁,一样的美妙年华,却被一把火瞬间吞噬。17岁的小江,9月16日上午将十升汽油泼在自己身上,点火自焚。“见娃满身是火,我不知道该咋办!娃疼得满地打滚。”父亲吴党会立刻脱下上衣为儿子扑火。命保住了,可是全身烧伤面积已达到75%,三度和四度烧伤面积很大,病情危重。“我曾跪着求父亲别打骂我妈了,但丝毫没有用。那天父亲又因为小事动怒,一大早跑去砸了奶奶家,随后跑回家关上大门跟我妈大吵,我难过极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一横心:干脆死了,看他还有人性不!”“我想有个温暖的家,没有争吵打骂,可是很难,为了这个目标死了也甘心。”小江说。
虽然,这两个孩子的家长都非常后悔,甚至小江的父亲在儿子深陷火海的那一刻已经翻然悔悟并舍命救子。可是伤害是注定了的,小江保住了命,可等待他和他家庭的却是无尽的痛苦;青海少年却再也回不来了!
这只是频繁见诸报端中的两起家庭悲剧,在旁观者看来有惋惜有不解。更重要的是对当事人家庭无疑是一种灾难,而对那些曾经或者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来说,这些自杀、自残、杀人等极端行为,也很有可能被他们效仿,从而走上这样的不归路。
你我说家暴
省煤炭地质局的冯女士说:“我的孩子现在15岁,小的时候因为调皮不好好学习也打过他,其实作为家长无非是望子成龙,孩子一做不好,我们就心急,难免会打他。但是后来不敢打了,发现孩子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以前很活泼,爱说爱笑,可是慢慢大了,反而不爱说话,一天到晚都很难看到笑容。放学回来,见到我们就低着头也不吭声。而且我发现有时候家里来人,他就躲进房子,怎么叫都不出来。并且他的成绩也没有因为我们的“棍棒”而有什么提高。”因此,她认为家庭暴力对孩子太不好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夫妻之间也应该讲道理,不能打人。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他才能健康成长。
西安工程大学大二学生小陈说,说真的有一次我也差点走上这条路。我从小比较调皮,从没断过打。年纪小的时候倒还罢了,只是害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懂事了,怎么说呢?心里就特别憎恨家里人打我。初二期末考试,英语才得了30分,回家后我父亲看着成绩单半天没说话,随后一巴掌就扇到我脸上,鼻血当时就流下来了,然后又拿皮带抽我。后来脱了衣服,身上全是血印子,我那时都绝望了,把收集的安眠药藏在枕头底下,幸好被老妈发现才避免了一桩悲剧。爸妈也没有因此责怪我,反而向我认了错,我觉得父母还是爱我的。因为性格的差异,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也会不同,有的孩子可能会选择自杀,而有的选择杀人宣泄怨愤等等,总之我觉得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不好的影响。
53岁的陈明军认为,父母教育孩子应该随着年龄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孩子小的时候太调皮了可以偶而教训两下,但是不能太过分,毕竟是孩子;要是孩子长大了,开始明白事了,当家长的就最好别用暴力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孩子被家里打多了会觉得没有家庭温暖;再一方面孩子会学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容易动怒和别人吵架打架。孩子虽然没有伤害别人,却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处理,还认为是获得了自由,实在让人觉得心痛。
74.8%的儿童被虐待
去年上半年,全国妇女联合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了中国首次大规模儿童暴力调查,涉及陕西、广东、浙江、湖北、黑龙江、北京等6省市3577名在校青少年,调查显示全国74.8%的儿童被虐待,男生占45.9%,女生占54.1%。
在我省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也很普遍。省妇联权益部赵玉玲部长说:关于家庭问题的投诉基本占40%—50%,其中有关家庭暴力的占20%—30%。有关家庭不和的投诉近几年大幅上升,在2002年有100多起投诉,到2003年就增加到三四百起。家庭暴力这样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它对孩子会造成终生的心理影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促使孩子出走流浪、甚至会引起孩子的犯罪。离家出走的孩子中有90%是因为父母不和,自身觉得没有安全感和厌烦在家里待。家庭暴力还会造成孩子形成以暴制暴的行为方式,习惯于用不正常的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频繁接触社会暴力事件的儿童较之其他儿童更容易感到抑郁和焦虑,这些孩子往往比较自卑,而且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也不如其他孩子好。暴力行为导致的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会使儿童更易患其他一些疾病。有压力反应的孩子更容易患哮喘、过敏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 实习记者 孙雅菲
新闻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明确规定,婚姻法中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由此可知,家庭暴力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公婆媳等家庭成员间的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及性暴力行为,是家庭成员中一方企图用暴力控制另一方的滥施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