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上海松江医改新模式
百姓看病政府买单
在上海市松江泗泾钢材市场做生意的福建老板程丽蓉,因乳房肿块到松江区中心医院就诊。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上午进院,下午就进行了手术,前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而且治疗费用也仅用了1159元钱。相较于以前,程丽蓉节省了10多天时间,医疗费用也便宜了2000多元。
程丽蓉这次手术之所以能够又快又便宜,应该归功于去年10月松江区推行的以“三医(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综合改革。
自去年10月起,松江、长宁两区成为上海市“三医联动”医改的两个试点区,据统计,今年1~9月,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完成门急诊量193.12万人次,同比增长8.04%;门急诊均次费用122.15元,同比下降5.37%;平均住院床日费用217.59元,同比下降4.6%。
政府埋单
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政府责无旁贷。
自去年10月以来,松江区从区财政拨出5000万元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今年,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经费从2005年的每万人口30万元增加到40万元,每万人口运行成本补贴经费50万元。
按照公共财政和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试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医疗机构不同的收支管理模式。对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由区、镇两级财政投入;区级医疗机构的基本人员经费、基本运行经费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经费由区财政给予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预防保健经费和运行成本由镇级财政予以补偿。
路径:变总量控制为区域定额
去年10月以来,松江取消医保经费总量控制指标,实行医保费用区域定额管理。同时,改变医保经费支付办法。由原来的“后付制”改为“预付制”,由原来的“被动支付”改为“主动支付”。
在过去实行各个医院医保费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这种总量控制的结果是每年医保费用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而公共医疗服务因总量难以监控,这造成市民享受的医疗却得不到相应的增长。松江区卫生局局长张真诚告诉记者,每到年底,由于指标已经用完,一些医院从经济原因考虑控制甚至不肯为病人开药,尤其是一些贵重的药品。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