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20日
区县新闻
02

走和谐持续发展创新路

横山县位于陕北榆横煤田和毛乌素沙漠南缘。东临榆阳(区)、米脂;南接子洲、子长;西与靖边接壤,北靠内蒙古乌审旗。

该县煤炭预测储量500亿吨,已探明储量106亿吨,属神府、榆横大煤田重要组成部分。煤层为侏罗纪系,属长焰煤、不粘结煤和粘结煤,低灰(8%)、低硫(0.4%-0.8%)、低磷(0.0011%-0.008%),发热高(6900-7200千大卡),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和化工用煤。由于该煤田处于榆横煤田的边沿地带,煤层结构比较复杂,导致煤层发育不稳定,和神府煤田比较,埋藏相对较深,且由北向南由厚到浅,可以说是丰厚北煤田的边角料。复杂和不稳定的地质构造,使它的开采要晚于陕北煤田的其它县(区),再加上交通的制约,国家的总体规划形成较晚,在历次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中,也引不起投资商的关注和重视。到目前为止,该县除三对国有地方矿和27个乡镇个体小煤矿外,还没有一家有外来资金在这里投资建大型矿井的迹象。

在外人眼力,榆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山县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以羞涩的目光注视着陕北煤田的大开发。也确实是这样,记者在该县采访看到,一个堂堂的县煤炭局竟然是租赁一农家小院的四孔窑洞办公,编制仅有7个人,而且煤矿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仅有的一些干煤矿出身,负有一些所谓有生产经验的当地煤矿专业管理“人才”,也在该县北部神府煤田大开发高薪的诱惑下,纷纷被挖走。使人更加难以想象的是这个县的煤炭局到现在还没有一台能满足下矿检查的像样车辆和再普通不过的电脑。办公室的冯主任还对记者说:“由于煤炭开采成本比较高,煤炭的运输销路一直受到地域的限制,价格上不去,所以利润空间就相对比较低,全县27个小煤矿的老板还都住在本村本院,没有一人在外边买房子,同其他县(区)那些挥金如土,富得流油的煤矿大老板相比,我们县的煤窑老板还是未脱贫的穷人”。

正是由于这种以开发上的时间和地域差异,铸就了他们脚踏实地,以低调和理性的心态去处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迎接煤田大开发历史机遇的到来。所以,全县的煤炭开采秩序比较正规,不存在胡挖滥采和塌陷治理的问题。预计今年的产量不过200多万吨,但依然是这个农业县经济的主要来源,由于布局合理,管理到位,再加上没有外来短期行为的开采和资金注入的干预,所以,生态环境要好于陕北煤田的其他县(区)。

就是这样一个仅有7人的煤炭局,他们在落实国家建设煤重化工基地和陕西省政府提出的“三个转变”,提高煤矿装备水平,关闭非法小煤矿,整合资源方面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同类煤矿的前列,创下了使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在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政策的诱惑下,该县煤炭产业和全国许多产煤省份一样,在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盲目发展,煤矿从个位数开始,迅速发展到了123个。膨胀性的扩张造成管理水平低下,投资不到位。这种杀鸡取卵的简易生产和落后的开采方式,最终导致事故频繁,矛盾纠纷经常发生,资源回采率低,环境破坏严重,煤炭严重积压,致使许多矿走到了严重亏本经营的地步。

新千年后国家关井压产政策出台的贯彻实施,该县借此整顿良机,狠下一条心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横山的小煤矿已从123个取缔到现在的27个,没有一个死灰复燃。在整顿煤炭开采秩序、关井压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他们对现有合法煤矿实行技术改造,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对27对矿井的开拓通风和供电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将20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矿井简易的“铁三角”和木制井架拉倒后,全部改为斜巷提升,扩大了矿井的生产规模和抗灾能力,同时系统的简单化也保证了安全生产。据县煤炭局的粗略计算,三年仅用于煤矿技改上面的资金就高达亿元以上,占到这个农业大县年工业总产值的60%,产量也从关井压产前的不足100万吨,提到2004年的286万吨,实现利税4000多万元。难怪有省上煤炭管理行业部门的领导在这个县进行煤炭开采秩序整顿检查时感慨地说,全省乡镇煤矿装备管理水平上台阶的应该在横山。

榆林市煤炭规划部门的领导说:“横山煤炭工业的发展,在榆横煤田整体规划发展的大背景下,吸取前期矿区开发成功的经验,摒弃教训和失误,针对横山煤炭赋存复杂于其它县的实际,要精查精探,合理布局,有序开采,提高资源回采率,大量引进技术和人才,只要牢牢扭住打造人才战略这根弦不放松,才能使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横山县必然要掀开资源大县的真正面纱,彰显他的优势和潜力,再加上该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必然成为神木县之后的又一个西部煤炭大县、经济强县。”

(王成祥 郝振宇)

利用兰炭厂的废气发电有效保护了环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