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早学
[铜川] 阿宽
女儿每早起来,临出门一句话总是:爸,送我上学,给一块钱。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用语。一到学校门口,看着女儿每次从车上蹦蹦跳跳下来,一副例行公事样子,一手接钱,一边挥手告别的样子,我的心底涌上几许感慨。
这回回老家,我特意起个大早。天上还是满天星斗,我就匆匆起床。沉浸在甜蜜梦乡的妻子和女儿嘴里嘟囔了一句什么,翻了个身又睡着了。七叔一家还沉浸在鼾睡之中,院子里静悄悄的。我们原来的窑洞已经开辟成一座园子。当年母亲嘱咐我“别忘了拿馍”的声音好像还在耳边,但是在现实中,却是那样的遥远。
老屋当中大窑的方向,已没有了四爷早起的灯光和咳嗽声。记得小时候,我们早起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四爷的大窑去烤火。四爷好像没有一点睡意的样子。他的泥炉子上的火已经烧得通红通亮,小铁壶的水已经咕咕作响,长烟锅冒着呛人的烟味。而旁边总少不了一壶酽酽的浓茶。我们一边就火取暖,一边翻腾着书包的东西。一切都在温馨的气氛中进行。
我站在院子当中,仰望北天。北斗星还像我小时候一样,静静挂在北天,依然那样闪亮。整个山村沉浸在冬日的瞌睡中,但记忆中的上学小路依旧清晰,我寻着记忆中的小路走向学校一切都像又回到从前,走到村下边时,我又下意识朝邻村公坟的方向瞅了一眼,不仅哑然失笑了。小时候,就是结伴通行,我们对这地方总是心有余悸。有时,我们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让大火照亮四周,也消除心理的恐惧。有时,我们会点燃几支火把,高高举在手里,一直举到学校门口。
我走在长长的东西路上,不时被坑坑洼洼的路面拌着。这条路已经不是记忆深处的上学小路,而是烙上了更多的时代印记,已经成为了村民的致富和发展之路。
短短几分钟,我就匆匆走完了五年的小学之路。来到学校门口,旧日的土围墙已无从寻觅,隐约可见铁栏杆已经围得严严实实。里边新栽种的松柏,已经高过人头,在夜色中,煞是整齐。昔日的窑洞已经没有了踪影,两层气派的楼房依稀可见。记忆中,我们的教室是一座窑洞,里边黑咕隆咚,那时学校还没有拉上电,我们只有点燃各自的小油灯。围着豆油点大的灯火,开始每天的早读。一早下来,鼻子里总是黑乎乎的。而班上一些顽皮的同学,总也忘不了拿出文具盒等家伙,从下边点燃火,搞起炒豆子等早餐。等到外边的天大亮起来,我们又会愉快地跑到外边。靠着土墙把手捅到袖筒,书夹在胸前。一个挤一个,一边早读,一边靠挤来挤去打闹取暖。常常闹得一个个人仰马翻,浑身粉土,满脸灰土。
那些岁月,这样的拥拥挤挤,往往成为上学一天中的乐事,我们对于这样的游戏,总是乐此不疲。在那样的年龄段,我们一直天真认为,这种游戏肯定是人世间最快乐最有意义的趣事。直到长大后,我才恍然大悟,这其实只是一种平淡无奇的游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