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5日
北国周末-头版
01

邱兴华家人受到社会资助十一个死者家庭却被忽略

震惊全国的邱兴华特大杀人案已尘埃落定,但社会捐款一边倒倾向邱兴华的家人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反映了公众的特殊心态。

11个家庭遭遇的幸与不幸

2006年12月28日,对邱兴华杀人案所涉及的11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案发后第三天,即7月17日下午,汉阴县平梁镇凤凰山下的几个村子里,铁瓦殿惨案已经妇孺皆知。惨案中遇难人员,有平梁镇西岭村村民熊万成和宋道成。

熊万成家里有三间旧屋,屋里陈设简陋、破旧不堪。据邻居介绍,熊万成的妻子尹行巧比丈夫小好几岁,有些弱智。熊万成出事前,他在村里当会计、靠务农养家。近两年他到铁瓦殿做事,有些收入补贴家用,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得靠妻子娘家救济。熊万成一死,尹行巧家里没了主心骨,不知娘俩日子该咋过?

一想起遇害的丈夫,尹行巧就抱着9岁的儿子流眼泪,她说:“我和儿子咋办呢……”

遇害人宋道成家也是几间旧屋,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案发后,宋道成的儿子回到家里处理后事。对父亲遇害,他们希望严惩凶手,也希望在生活上得到政府和社会帮助。

在邱兴华被抓捕归案后,5名遇害人家属分别向法院递交了民事诉状,要求邱兴华在经济上赔偿他们的损失,但最终没有得到任何赔偿。他们的求助也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回音。

与此不同的是,邱兴华的家人在案发后一直得到政府、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7月18日,汉阴县公安局民警开始在邱兴华家中守护。从这天起,邱兴华家人窘迫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出于办案的需要,民警们从城里或者集市上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一部分送给邱兴华家人,另一部分则与邱兴华家人同吃。

8月22日,邱兴华归案后第四天,接连有读者打电话询问邱兴华家人近况,表示有意捐款资助。

据邱祖满介绍,“邱兴华归案后,鉴于邱兴华家人生活窘迫,孩子入学难,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另外有好几个人捐款给邱兴华的家人。最初两三次,捐款人都是把汇款通过县公安局转交邱兴华妻子的,大概有3000多元。”

邱兴华被捕后,何冉凤带着孩子搬到了石泉县城郊区居住,房租每月100多元。

捐款不仅使邱兴华妻儿的租房和上学问题得到了缓解,也使这个家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女儿梅梅回外公家时,穿上了一套新运动装;家里人用上了手机,可以随时和外界联系;因为看电视信号不好,何冉凤专门买了一个接收器。12月28日,邱兴华二审宣判当日何冉凤再次告诉记者,她目前收到六七个人的捐款,大约有五六千元。

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法官说,民事诉讼的遇害人家属,也知道邱兴华无力赔偿。但他们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能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做一次无望的努力。

孤儿寡母的一封求助信

12月初,熊万成妻子尹行巧写来的一封求助信。

在信中,尹行巧“希望能通过政府帮助,挽回我这个身弱无助女人对生活的信心”。

从9月份开始,尹行巧分别将求助信送到镇政府、民政部门等单位,希望能得到救助,但目前还没有任何结果。

为何邱家人受社会捐助,而遇害人家属反受冷落?对这一现象,邱祖满分析认为,这与舆论在案发之初的报道引导有关系。他说,有媒体过分渲染了部分案情与邱兴华的家庭生活,对遇害人家属的状况却没有提及,这就使得外界获取的信息不对等。

据介绍,向邱兴华家人提供捐助的,多是南方福建、广东一带人。邱祖满说,尽管邱兴华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但其家人生活困难是应该值得同情,接受捐助也无可非议。但捐助状况一边倒,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公众的基本道德判断受到了挑战,这是不正常的。

邱祖满表示,当时的一些网络舆论中,邱兴华甚至被渲染为“侠客”,这也是让人担忧的。

有人呼吁对邱兴华做“司法精神病”鉴定,并引发舆论激烈争议。他认为这也是此案中一个不正常的现象。邱家人受助得益于“名人效应”。

(陈春平 王培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