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2006年书市——
“讲坛”令历史类图书分外火爆
2006年的图书市场极为热闹,历史书、博客书、健康类图书大行其道。
历史类图书分外火爆
央视《百家讲坛》持续的“造星运动”,使得由其引领的大众历史读物继续火暴,仅脱胎于《百家讲坛》的图书就不胜枚举——易中天的《品三国》、清史专家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十六年》、北师大教授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武汉大学教授赵林的《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以及马瑞芳的《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等。
业内人士认为,历史类图书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品三国》等历史类图书与电视结合,使受众群发生了变化。此外,相对于一些枯燥、艰涩的学术著作而言,包括易中天、于丹等在内的专家,他们的学术著作都是从平民的角度出发,以新的视角、新的笔触重新解读历史。
博客图书涌现
年初,随着女演员徐静蕾的“博客书”《老徐的博客》率先登场,地产名人潘石屹的《潘石屹的博客》、名记王小峰的《不许联想》、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勃客郑渊洁》等接连亮相。因此,说今年是个“博客年”并不为过。
名家新作叫好不叫座
2006年的原创文学可谓百花争妍。年初,作家莫言的《生死疲劳》先发其声,紧接着铁凝的《笨花》、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重磅出击,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安妮宝贝的《莲花》、余华的《兄弟》(下)、苏童的《碧奴》、海岩的《五星饭店》、王蒙的自传《半生为人》、王海鸽《新结婚时代》等随后跟来。然而除了《莲花》《兄弟》(下)和《新结婚时代》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畅销外,剩下的这些名家名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火暴效果,许多书的销量与其名气并不成比例,让人大跌眼镜。
与这些名家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包括都梁、王强、付遥等在内的非专业作家创作的作品却大受欢迎。比如都梁的《狼烟北平》、王强的《圈子圈套》、付遥的《输赢》等作品都受到了不少读者的追捧,并连续高悬各大书店文学类新书榜。
(卜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