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10日
企业新闻
02

培养精兵强将 配置精良设备 实施精细管理

八方公司步入陕西纺织强势企业

本报讯 陕西八方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自改制以来,以再造一个新八棉为目标,实施了以“培养精兵强将、配置精良设备、实施精细管理”的三精战略,连续几年实施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昔日的设备落后,濒临破产的老企业,焕发了青春,2006年实现盈利1123万元,跨入陕西纺织强企行列。

八方公司是在原陕西八棉的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在陕西纺织行业八厂规模小、装备差、底子薄是出了名的,八方公司成立之初,并未有太大改变。从2000年李忠岭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起,八方公司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采取快步小跑的方法,逐步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力争用5年的时间,完成八棉的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再造一个新八棉。

技改是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由于八棉的技改历史欠账太多,在国家有政策时,厂里忙着改造危房;更新设备时,国家又没有了政策,加上连年亏损和欠银行的高负债率,技改的资金筹措就成了一大难题。他们在资金筹措上首先想方设法提高盈利水平,为技改注入资金。从2000年起,企业盈利水平不断提升,为技改注入了资金,解决了纱厂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更新改造;其次利用折旧和职工增资扩股,增加技改投入。2002年八方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结合银行贷款,投资2976万元,引进日产新型喷气织机60台,完成了保证喷气织机产品质量的前工序配套设施改造,使喷气织机有效地发挥了增效的作用。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技改之路。

为了增加规模效益,2003年该公司投资近3000万元,新增1.48万锭的纺纱项目,从土建到安装投产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创下了陕西纺织行业技改的奇迹。2004年,将引进性能先进的自动络筒机、倍捻机及新型气流纺纱机,拟引进的5台日产新型自动络筒机的首批两台已到厂安装投入生产。改造后的纱厂,不仅规模扩大了一倍,品种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纱支由原来的30支普通纱为主发展到现在以60支、80支、100支高支无接头弹力纱、竹节纱等新品种为主。成纱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纱布供需矛盾。在对纱厂改造的同时,他们对布厂关键设备及部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更新改造。对原有布机进行窄幅改宽幅,新增自动宽幅布机381台,引进新型喷气织机110台,2004年计划增加喷气织机50台,使喷气织机总数达到160台,形成无梭布规模效益,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在技改的实施中,该公司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从项目的预算、设备的选型、采购、基础建设及后期安装,都精打细算,尽量少铺基建摊子,利用腾出的旧厂房加以改造。投资实用的简易厂房就使清花、前纺、后纺,增加了3万锭的生产规模,准备供应能力增加了30%,布机扩大了489台,使项目上得快,效益好,投资回收快。在设备选型上,能用国产设备的尽量使用国产设备,降低了技改成本。关键设备高起点,一步到位,引进的日产新型喷气织机、自动络筒机等,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

三年多来,企业共自筹资金近亿元,对生产的关键工序,关键设备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基本完成了纱厂布厂的主要设备更新改造。如今的八方公司,纱锭由原来的31076枚,扩大到61304枚,规模扩大了近一倍;布机由1100台扩大到1589台,年产值净增7503万元。公司固定资产原值增加9839万元,四年总计盈利3578万元,自营出口创汇4863万美元,列全国棉纺织出口百强企业第27位。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