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12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观察 百姓承受能力是否被高估 为18倍收入差距唱赞歌是一种危险倾向 医改须下大决心 医院为刀俎 患者为鱼肉? 时事点评 改革寻求新突破 创新开辟新天地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观察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观察
04

百姓承受能力是否被高估

时下,我们处在一个涨声四起的时段。水、电、天然气、油、煤等在上涨,房价在上涨,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甚至连粮、油等都在上涨。与此同时,税收也在快速增长。近10年来,我国GDP增速平均大约为9%左右,而税收年均增速则高达近20%,几乎为GDP增长的一倍多。而且,现在税收快速增长的冲动依然十分强烈。

这意味着,民生问题正在面临着几个方面的挤压:其一,公共产品和公共福利的滞后。其二,社会保障机制的残缺。其三,资源性价格的持续上涨。其四,税收的快速增长。其五,民众工资增收的缓慢。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不断蚕食着民众的承受能力,使其变得日益脆弱。

对于某种具体价格的上涨,曾有几位部委负责人公开表示,涨幅在百姓可承受范围之内。问题是,官员们对老百姓的真实承受能力究竟了解多少?

去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网站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53.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用品的价格“偏高,但仍可承受”,39.7%的人则表示已经难以承受。一些经济学家在解读这一数据的时候,认为是生活用品与人们关系十分密切的缘故,笔者则认为这是价格上涨与民众收入增长快速背离的结果。另一个数据或许更能说明这一点: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我国曾经设想的民生路径是,先发展经济,等有了足够的资金再去解决民生问题。但是,长期对民生问题的忽略,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使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断向后拖延。有全国政协委员指出,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增长了整整87倍。如果将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一点的位置,行政成本快速增长的冲动或许会受到遏制。

民生问题即发展问题。日本经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工资的成长速度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就已经与美国持平。高工资提高了国民的消费能力和国民的敬业精神,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活力,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说明,国强民富乃是相伴而生,国强必须有民富作基础。

因而,在现阶段,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对民生问题的定位,首先应该对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作出综合评估,正视民生问题的紧迫性,以务实的态度加速民生问题的解决。 (时寒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