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公安“平反”不丢人
·孙力·
由于职业的缘故,笔者对媒体上涉及公安工作的报道十分留意,尤其是那些专给公安“挑刺”的报道,便更为关注。作为新闻富矿的公安机关,如今成了媒体“淘金”的对象。在这种“淘金”的过程中,一些批评类的报道,因其特殊的作用,毫无疑问地成为媒体拿来吸引受众眼球的“亮点”。但需要媒体和公安机关警惕的是,有的新闻从业人员,为了一味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有时会缺乏对事实的调查核实,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这样那样的“败笔”。可问题是,一旦出现了这种“败笔”,媒体曝起光来风风火火,认起错来却羞羞答答,笔者以为这不是真正关心公安工作,这样的媒体不是一个让受众信赖的媒体。
新闻报道与公安工作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必须要尊重事实。在这种“行规”的约束下,媒体就应当拿出自己的勇气来,对自己出现的失误进行大胆修正。事实证明,“大气”的媒体不但不会丢人,反而更能赢得受众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