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投诉电话也需“打假”
·骥伏枥·
设立投诉电话,本来是为了开门纳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可如果投诉电话号码出了问题,那这“开门纳谏”和“社会监督”的功能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和“画饼充饥”!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我这种假设是在“杞人忧天”,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不幸的是,这种假设偏偏变成了一种确确切切的“现实”。前天(2月4日),深圳罗湖汽车站,前来检查春运工作的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拨了一通该站贴出来的春运投诉电话,但接电话者竟然称自己是一位个体户,并不是运输管理部门。纳闷的冯正霖核查后才明白,投诉电话有一个号码被打印错了。
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已不只是让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遭遇尴尬这么简单,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笔者就在想,社会上各行各业对外公布的、形形色色的投诉举报电话中,不知还有多少被印错而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又有多少投诉举报因电话错误而使老百姓投诉举报无门,无法进行正常的监督和反馈?更有多少单位、部门因公布的投诉举报电话有误而“神不知鬼不觉”地陷入“欺上瞒下”的不义境地,却意外地捞到一些本不该得到的荣誉嘉奖和先进称号……
对外公布的投诉举报电话有误的现象,反映的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缺失、工作作风的轻浮、管理措施的不到位、自我监督的松懈,影响的是政府的形象、行业的形象、单位和部门的形象,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行业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