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21日
企业新闻
02

像于丹那样“对待”批评

·魏俊兴·

笔者虽匆匆浏览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但因才疏学浅,不能也不敢妄加评论。可对于丹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做法,却有所感慨。

于丹面对国学博士说自己,“古汉语水平连初中文化都达不到”,“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甚至有害的思想”,呼吁不要再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等言辞激烈的批评,认为自己也是这些博士中的一员,是“自己人”,和他们是合而不同的关系,是殊途同归。坦言:“文化是我们的基因,对他们这种捍卫国学的精神,我表示深深的尊敬。”并“欢迎他们一起来上课”,希望这些研究国学的博士们能和她一样,也走上讲台,为百姓诠释国学经典的魅力。

已成为文化名人、有着利用强势媒介资源等得天独厚优势的于丹,面对如此言辞激烈的批评,却表现得理性又大度,平和又宽容。她的做法,与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被批评者与批评者针尖对麦芒互相指责,尤其是名人之间因故而没完没了地打口水仗闹得沸沸扬扬的情形,形成了明显反差。

伟人毛泽东曾经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这才是面对批评应取的态度,才对做人做事有好处。我以为,于丹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做法,既与她所讲的《心得》精神相吻合,又符合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客观需求,是有修养和有智慧的表现。她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做法,犹如她讲《“论语”心得》一样,也是一个当今少见的“亮点”,值得人们尤其是各类名人、明星以及各级领导学习借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