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05日
头版
01

融我入矿山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香山碧四周;

轻风已解千层雪,血祭亡灵鸣警钟。

4月4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也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上任的第五天。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思思,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位长期工作在工业战线的“新掌门”,没有忘记矿难职工。他将上任后的第一站选在了陈家山煤矿,缅怀在事故中遇难的矿工兄弟,到陈家山劳保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望安置的矿难矿工遗属,和矿工们一起下井深入一线。

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

2004年11月28日,陈家山煤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总共造成166名矿工井下遇难。事故发生后,陕西省原省长陈德铭动情提议,为166名矿工立矿难纪念碑,以警示后人“安全为天,警钟长鸣”。此后,中省各级领导多次来陈家山悼念遇难职工,2005年元旦,温家宝总理亲自到陈家山,悼念遇难矿工,看望矿工遗属,今年春节前,省长袁纯清受温家宝总理委托,再次来到陈家山,看望一线职工和职工家属。

相关人士表示,华炜之所以将陈家山作为其新任的“开场白”,首先是他本身长期工作在工业战线,具有浓厚的职工情结,在深切悼念遇难矿工的同时,向常年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传递出一种敬意;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他将这种悼念活动引申为一场“安全警示教育”现场会,用他的话讲就是:“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

华炜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主要生产企业党政工负责人语重心长地说:“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效益,安全生产就是对职工最大的关心,只有狠抓安全工作,排除事故隐患,有效地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再次发生,才是对遇难矿工兄弟的最好纪念。”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言自明。

有困难就找我

为了解决矿难矿工遗属的实际困难,从根本上提供长期的生活保障,在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陈家山劳保服饰有限公司成立,这家劳保用品加工厂现在已生产销售一万多套合格产品。

在陈家山劳保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华炜仔细询问了矿难矿工遗属的生活状况以及企业生产情况,他表示,“有困难就找我,我们一起帮助你们”。听了一位职工汇报她们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情况后,华炜很高兴,他希望企业提高设计水平,搞好产品的销售,促进企业正常生产。

一位女工告诉记者,董事长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看望大家,令人感觉很温暖、很亲切。

事实上,和职工打交道是华炜生活工作的重要内容,他在陈家山劳保服饰有限公司生产一线短短一周的绕行、用心聆听的姿态,一下子将其融入了煤业化工这个大家庭。

和矿工一同下井

简简单单吃过饭后,华炜换上矿工服,戴上矿工帽,脚蹬长靴,腰挂自救器,对这位新任董事长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下井。和矿工一同坐上矿车,华炜真正成了一名煤矿职工,他对自己第一次下井看得很重,特意在陈家山煤矿平峒井口和大家合影,并叫上铜川矿务局副局长、陈家山煤矿矿长和自己坐在一个车厢,询问矿工井下生产情况。

由于没有申请到相关手续,我们不能下井同行,所以不得而知这位新煤矿人井下调研的具体情况,但他深入到地下数千米、与矿工并肩穿行巷道、走近煤矿最前沿、和自己的职工一同体验工作的艰辛和激情,却向我们传递出一个信息:他在用心和身体调研矿山、融入矿山。

缅怀遇难矿工,安全警示教育;慰问矿工遗属,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井下一线,调研实际情况。一天的行程体现出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新任董事长近期的工作思路——安全生产、职工利益、调查研究。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图为华炜在“11·28矿难警示碑“前强调: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

任国英 刘孝文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