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郑西客运专线上的“拼命三郎”们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中铁一局三公司郑西项目部,有很多兄弟齐上阵,夫妻同一行,姐夫舅子上“战场”的动人故事。今天我说的就是“兄弟仨”故事。
桥梁二工区“大苟”,本名苟志坚,任工区党支部书记,虽已年过半百。但“宝刀”不老,仍然和年轻人一起终日奋战在工地上。如今的书记不只是仅搞党务工作,要亲自处理与当地的关系协调、地亩拆迁、享受“土地局局长”待遇,还要协助经理组织生产,有时也要遭遇当地村民不理解时的围、追、堵、截,一天工作忙晕了头,想停下来歇歇也难,真是难为“大苟”了。参加工作几十年,修过的铁路、公路十好几条,担任过小队长、分队领导、项目副经理,不论干什么工作,也没有“塌台”的时候,总是不停的往前冲。在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既要保持表面光滑,又要保证钢筋笼焊接质量,钻孔下笼都是关键,他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新工艺,掌握新方法,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仔细研究工艺流程,亲自上工地检查施工工序,半夜时分还在工地与经理共同指挥钢筋笼、桥墩、桥台灌注。由于长期流动工作,他患有胃病,一犯起来就疼的蹲在地下起不来,他就吃几片药,待病情缓解后,继续指挥施工,有几次硬是经理把他押上车去医院诊治,当上级领导看望问候时,他总是“嘿嘿”一笑说:“没关系,大伙都忙,我也要为郑西建设出把力呀!”在工区领导的带领下,职工日夜奋战,生产进度很快赶了上去,使落后面貌迅速改观,“大苟”开心地笑了。
“二苟”志强,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兄弟几个属他“混”的不行。过去也是一块读书的料,若不是身体的原因,起码也上个大专什么的,在从事修理行业的时候,技术也是相当不错,理论、实践一套一套的,只是因为患有眼疾,不得不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记得在遂渝铁路施工时,他在项目部物设部工作,既管机料、杂料,又负责给施工机械加油,从早到晚忙的不可开交,有一次实在累的不行,竟坐在椅子上打起了瞌睡,“咚”的一声,摔在地上,眼镜都摔坏了,亏得外屋的同事们把他从地上扶起来,不然还不知道要在地上躺多久呢。因此,同事们常开玩笑取笑他:“真是功夫了得,坐着都能睡觉。”郑西线上,他在三公司桥一工区拌和站负责收料工作,不论晴天雨天收料、登记,办理的有条不紊,工作勤勤恳恳,态度和蔼,颇受大伙好评。用他自己的话说:“啥也别说,我的名字就叫志强。”
要说最风光的当数“三苟”志勇了,哥仨中就他职位最高,年纪最轻,现任中铁一局三公司郑西项目部总工,资历颇丰,年纪不大却担任过
几条铁路、公路的总工
了。在秦沈铁路专线时,就负责技术工作,在那里为他以后的铁路建设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不,先到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建点,后又调到郑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部,在这个青年知识分子身上,折射出精明和强干的气质,他总结以往在秦沈客专、渝怀铁路、黄万铁路等施工经验,在郑西建设中充分运用高科技、新知识指导施工,对过去从未涉及过的CFG桩、水泥土挤密桩、无碴铁路桩板结构、桥梁建筑施工等关键技术,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率先掌握,多次组织聘请专家为技术人员讲课,对照技术要点和规范反复论证,记录和编写了大量学习资料,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多次检查考核中,受到业主、集团公司的表扬和称赞。他常讲:“诚信创新、永争一流”就是我们的标准。
“哥仨”虽然战斗在不同岗位,却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光和热。在我们铁路建设行业,父子、兄弟、夫妻、姐夫舅子在一个单位虽然很正常,但“哥仨”同上一个施工项目的却也不多见,能够有幸参加郑西高速客运铁路建设,是“哥仨”一生的福分。千千万万个铁路建设者,为共和国大动脉默默奉献,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生,才使得铁路的跨跃式发展驶入高速快车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愿“哥仨”和众多的铁路建设者们,在西部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续写新的辉煌。 (杨秦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