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张超·
分析探讨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状况,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对于防止工会固定资产流失,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经济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状况
近年来,工会组织管理固定资产的认识程度和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确立了工会组织的社团法人资格,大部分工会组织界定了固定资产产权的归属,进行了产权清查和登记,进行了明细的账簿登记,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工会社会团体(隶属党政机关)的属性和经费来源的不同,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政治轻经济、重收入轻支出、重资金轻资产的倾向,在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滞后了许多。在工会资产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本单位工会固定资产数额不太大,不必要进行盘点清查,或认为财务部门登记了固定资产账就是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等模糊认识,影响着工会资产的管理。
缺少相关的系统性制度。有些单位从来没有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制度,没有从立项审批、经采购、验收登记保管、核算、使用(投资、租赁、)到清查、处理以至监督等环节的系统性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没有固定资产验收登记保管环节和年度清查环节以及处理环节的管理制度等。
管理部门及职责任务不明确。大部分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明确责任人,日常管理工作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环节动态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存在程序不规范,关键环节无人把关的问题。全局性的工作包括对所属产业和市县基层工会社团固定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布置、指导、检查等基本处于管理不力或无人负责管理的状态。
账务处理不规范。有些单位不能按照规定的计价标准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的归集。购入、自建、改造、接受捐赠或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没有将附属的运费保险费安装费及车辆购置附加税记入相应的固定资产中;有的甚至存在固定资产未记账的问题。丢失或损坏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致使账物不符的问题普遍存在。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措施
面对存在的种种问题,应当从提高思想认识,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规范管理程序等源头方面抓起。
提高管好工会固定资产重要意义的认识。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工会自身民主管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维护全体会员群众共同财产利益的需要。工会的固定资产是工会经费包括会员缴纳的会费和单位拨缴的工会经费、政府及行政方面的补助、社会的捐助等形成的资产,不进行国有资产登记,应由工会组织进行工会社团财产清查登记和管理。
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各级工会组织及其所属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从立项审批、经采购、验收登记保管、核算、使用、投资、租赁到清查、处理以至监督等环节的系统性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资产处置环节(调出、变买、投资、损失、报废、亏损等)减少固定资产的程序和权限问题,要提出具体规定。
设立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职责任务。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县以上工会应设立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对本级工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对下级工会资产实施监督。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合理配置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进行明晰反映,并加强对程序的监督。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范围、分类和计价标准进行核算。为资产管理和以后的处理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要详细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向上级工会提供全面、准确的报表资料。
总之,各级工会组织从维护全体职工群众共同财产利益需要的高度出发,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严格制度,管好用好工会组织的固定资产。(作者系省总工会经审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