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12日
社会·法制
04

八旬老人废铜中拣文物二十年收宝三千二百件

山西省年逾八旬的雷毓祺老人,是省内文物圈里颇有名气的人物。他曾20年如一日,在废铜堆中拣选“国宝”,让其起死回生,成为博物馆的精美展品

他曾20年护“国宝”3200余件,也因此,他成了省内文物圈里较有名气的人物。

雷毓祺先生退休前是太原铜业公司的副经理,长期主管企业生产。公司生产以铜冶炼及铜加工为主,由于生产的需要,每年都要从全国各地购进大量的废铜,用于冶炼及加工。

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新民晚报》刊登的一则《上海冶炼厂炉前拣选文物》的报道,文章虽然不长,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难道自己公司冶炼的废铜中就没有文物吗?带着这个疑问,他开始在原料库的废铜中搜寻。

有一天,雷毓祺从铜料中拣出一件小铜“铲”,器形不大,形制却很特别,似铲非铲。他觉得很奇怪,但又不知是什么东西,就搁到办公室的抽屉里。不久后,山西省博物馆的吴连城来铜厂办事,老雷拿出这件东西让他看,吴连成看后惊奇地说,这可是个好东西,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货币——原始币,属国家一级文物。从此他开始了拣选文物的工作。

“文革”开始后,文物遭到了很大破坏,送进铜厂冶炼的废铜中,混杂的文物也多了起来,拣选文物的任务更重了。为了加强拣选工作,雷毓祺组织成立了拣选文物小组,当时他任副厂长兼拣选小组组长,组员有七八人,厂里每次拉来铜料,大家就从装着铜料的麻袋里,一袋袋倒出来,开始拣选。就是凭着这样一种执著的精神,雷毓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1972年文物部门恢复工作后,他们一次就向文物部门选交文物500余件,从铜厂拉文物的卡车装了满满一车。

20年来,雷毓祺及拣选文物小组的同志们经手的废铜有数十万吨,从中拣选的文物有大到高达两米的铜佛像,小到直径几厘米的钱币、铜箭头等,总重量达50余吨。

其中,捐献给山西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就有3000余件,一级文物5件,古钱币30余吨。

1984年,雷毓祺退居二线,收藏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但在他家里却看不到一件珍贵的青铜器,他收藏瓷器、玉器。有人不解,老雷经手的青铜器不计其数,为什么家里却看不到一件值钱货呢?老雷告诉我们:“不能公私不分啊,拣选出来的文物是国家的,我一件也不能拿。过去讲究多,这是原则性问题。”

20年中,雷毓祺拣选的文物价值难以计算,有人曾估算,那些年中拣选的文物放在现在,至少可以重建一个铜厂,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啊!而老雷却说:“文物的特点是不能再生,能完好地把它们保存下来,不被破坏,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这也是我坚持20年拣选文物的动力所在,价值再大,也与个人无关,这些文物是国家的。”

1999年,年逾古稀的雷毓祺先生,为解决铜厂下岗职工再就业,他和同事一起多方筹集资金,在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的协助下,创办了太原古玩城,这是经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正式审批,工商税务注册的以经营文物、艺术品的正规市场。2004年,太原古玩城曾入选中国十大古玩市场之一,市场的开办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文物古玩收藏。 (晋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