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记者访一线”活动,让记者第一次饱览了雨中的高原风光、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石油工人,也第一次领略了新时代的“好汉精神”——
干一辈石油 献一生热情 做一回好汉
——记新时代长庆人的“好汉精神”
(上接一版)
好汉有你有我也有他
在好汉坡的坡底下刻着原中国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的题词:“安塞油田出好汉,好汉坡上好汉多”。这次油田之行让记者认识了更多的“长庆好汉”。他们不仅是石油工人的榜样,也是长庆油田“好汉精神”的浓缩,就像好汉坡之歌唱到的“好汉,有你有我也有他。”现在整个长庆油田可以说是好汉辈出。
郭秀玲,采油一厂郭秀玲站的站长,她是记者这次听到最多的名字,无论是一线职工还是机关干部,都说她是目前长庆石油工人的代表,是在“好汉坡”精神激励下涌现出来的典型。郭秀玲用她对石油工作的热情和塌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长庆油田得到了职工的认可。在延安西面的贺家沟山峁上的计量接转站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这在长庆油田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程少春是采油四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不过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程少春工作室”。爱琢磨、好动脑的程少春利用他常年在石油一线工作的经验,先后发明了解决员工取暖问题的密闭炉、简易的井口操作升降平台、简易防盗箱等多项小发明、小创造。其中有三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一路走过,每到一家单位、每到一个井区类似郭秀玲、程少春这样的“好汉”还有很多。他们无论一线的普通职工,或是机关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的坚守。
长庆油田会发展
在工人雷德胜创作的快板“好汉情”中说到:“安塞油田要腾飞,长庆油田要发展”,这次在长庆油田采访,让记者深有感触的是普通职工对企业今后发展的那种信心。只要被问及长庆今后的发展,他们大多侃侃而谈,信心百倍。
雷正中从部队复员后被安排到油田工作,现在已经40多岁的他仍然是王窑作业区的的一名普通职工。他说:“我相信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能发展。”樊蓬挥是与我们一路同行的司机,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长庆油田正规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精神塑造的那种自豪感。
郝朋朋是采油一厂机关的一名干部,2005年他从长安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到了长庆油田。一到油田他就被安排去驻井,最初他也觉得艰苦,也曾徘徊过,但现在对于长庆油田的发展他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前面最艰苦的路已经走过来了,现在企业不仅重视物质,也重视员工精神的发展,我们的个人收入也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可以说现在是迎来了长庆油田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发展良机。”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