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志在大航空
——访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光辉
2007年3月30日,作为大飞机项目影子工程的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开始正式总装。对于ARJ21总设计师——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光辉和他带领的团队来说,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中国民机之梦就要变为现实。“ARJ21项目的研制将为我国大飞机项目打下良好基础。通过ARJ21项目,我们已经培育出我国自己的民机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能力。”吴光辉语气平静地告诉记者。
“ARJ21飞机今年完成总装、明年实现首飞,对此我充满信心。通过完成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和ARJ21项目研制,我国航空工业已经拥有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硬件基础,体系化地取得了民用飞机设计必不可少的工程经验。对于大飞机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也已攻克并基本掌握。”吴光辉自信地说。他的自信源自一飞院在国家重点型号研制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表现出的优良品质。中国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1号、中国第一架涡扇支线客机运七、中国第一架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都是在这里成功跃飞云端,都是吴光辉和战友们的杰作。
在吴光辉手下干活的人都很敬重他、佩服他,因为他总是身先士卒,总能一针见血地挑出工作中的毛病。每次确定方案,他总要提醒大家做一个假设:假如我们失败,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审查技术将这种假设进行反推。这种反推法不但能时刻给设计人员以警醒,而且保证了方案设计的周密性,从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在国内率先采用全机数字化设计电子预装配、产品数据库管理,从而革命性地改变了我国飞机设计模式,实现了与国际先进设计技术的接轨,使飞机设计周期缩短一年,设计差错减少50%,成本降低30%;用国产发动机替代了俄罗斯的辅助动力装置;自行研制成功大功率发电机及供电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有这一能力的国家。
在关乎我军能否具备信息化战争能力的重点型号首飞的当天,吴光辉执意登机与飞机共同首飞。作为总设计师的他说,我就是要切身感受一下我们亲手研制的飞机在空中的姿态细节,这样有什么问题,解决起来会更有针对性、更得心应手。当飞机成功首飞平稳降落跑道时,坐在机舱里的吴光辉眼泪夺眶而出。
本报记者 柳江河 通讯员 崔斌峰 刘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