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27日
综合新闻
02

身残·志坚·信心足

“创造未来,展现自我。沉着应战,正常发挥,制造精品。”8月25日上午9时,陕西建工集团设备安装公司,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电焊项目理论考试现场,一参赛者正在全神贯注地答卷。他旁边的草稿纸上,20个手写的黑色大字引起监考老师的注意。

这位肢残考生叫白建民,来自河南洛阳中石油第一建设公司。此前,他从事了15年焊工,已获高级技师职称。他说:“参加这次技能大赛,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对待考试,白建民非常重视。上午理论课考试时,他特意将自己弄不懂的两道题抄了下来。其中一道判断题为:焊间越厚,焊接时则横向变形量越小。当时,白建民犹豫了半天,才在这道题的后边打上叉。9点30分,考试结束后,白建民第一时间向带队老师咨询,没想到带队老师也不是很清楚。无法取得验证,白建民打算参加完操作考试,查看放在宾馆里的资料书,将这道题弄明白。

为何这么较真?他说:“试题的内容在实践中经常遇见。现在弄不明白,工作中就可能出问题。”作为焊工这个竞赛项目17个参赛选手中的一员,白建民是很认真的。其他16名选手为参加这次考试,也毫不懈怠。

左右胳膊布满绿豆大小紫色斑点的两名选手尤为引人注目。行家一眼便知道他俩为了参赛吃了些苦头。来自北京房山区,今年50岁,从事焊接工作30多年的张田增就是其中的一个。据他说,当得知考试内容是“仰板”焊接,即焊接时,构件不能移动。他便同北京的另一名选手练习了一个礼拜的“仰板”焊接。“焊接时,铁水乱飞,工作服根本没用,全身到处是伤。”他一边解释手臂上的斑点,一边撩起T恤说,前胸,后背也有不少烫伤的斑点。如此精心准备,是不是冲着得奖而来?张田增笑着说,各省送来的选手都是精英,他会极力取得好名次。

电焊项目的17名选手,在实践考试中,表现出的自信、认真,折服了现场的考官和志愿者。白建民腿脚不好,手里拎的工具包足有三十余斤,当考场志愿者上前准备帮他提包时,他怎么也不肯放手。他解释说:“自己行。”17名考生中的唯一一名女性,来自湖北的陈三珠则将女性的认真和细心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操作考场组建构件时,她一会儿拿出直尺量长度,一会儿拿出卡尺测厚度。举手投足的认真样,令现场的考官频频点头。

“我就是来拿奖的!”“就是冲着‘全国技术能手’来的!”等自我激励的话语不绝于耳。考试间歇期间,伴随着考试内容,心得体会的相互交流,参赛选手和各地带队老师的阵阵笑声萦绕到了考场的每一个角落。

图为湖北选手,36岁的肢残人士陈三珠用卡尺测量管件厚度。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刘劼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