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18日
头版
01

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记陕焦化公司炼焦分厂煤场管理员张平

天下着小雨,站在黑水横流的煤场,张平调度着刚进场的煤车。他没有带雨具,一身发黑的工作服罩在稍显矮胖的身上,湿漉漉的头发贴在头上。他顾不得这些,因为他在工作中给自己定了一个优质服务的规矩:不管车辆有多少,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送煤的司机安全卸车。张平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今年50岁的张平,先后担任过生产车间班长、车间工会主席等,他爱岗敬业,不徇私情,乐于奉献,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被职工们誉为“老黄牛”,曾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干部等。

煤场管理员岗位重要,责任心要强,而且工作环境特别差。2006年初,公司想将他调到炼焦分厂煤场当管理员,看中的是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一些同事却说:“老张,那个地方又脏又累,还爱得罪人,你何必去操那份心?”张平什么也没说就去了。据炼焦分厂书记张晓建介绍,他们公司所需原煤全部要经煤场管理员之手,工作繁忙,每天都有十几辆送煤车进煤场,高峰时会有40-50辆。每辆车进场,管理员都要“目查”煤是否合格。张平结合自己在炼焦班组总结的工作经验,很快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许多送煤司机都想和煤场管理员搞好关系,常用小恩小惠拉拢管理员,以便让掺水煤、掺灰煤进入煤场。张平深知原料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焦炭产品的质量,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送煤司机的吃请等,做到热情服务、严格把关。据统计,仅2006年,他就用眼睛检查出不合格煤近150余吨,使公司免受重大损失。

“只要张平在煤场,领导和职工都很放心。”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他到煤场不满两年时间,就设立了煤场平面定置分布图、煤场警示牌、混煤界限牌等,建立了煤场台账,对每天来煤、堆煤和用煤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处置。他还利用自己当过桥吊技师的经验,制定了桥吊作业通知单制度,使两年来入炉煤合格率达到100%。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