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蜀道一日还
——写在西汉高速公路开通之际
一千二百年前,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可以看到,那时的人们视秦岭为畏途。而今畏途将变通途,随着9月30日西汉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车,届时从西安到汉中最多只需3小时,秦岭将不在是李白笔下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千里蜀道一日还”的梦想将变成现实。
数字说西汉
西汉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京昆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的重要一段,也是我省“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关中地区通往陕南和四川的运输通道,全长258.615公里,全线基本是桥隧相连,山区路段桥隧比例占到近70%,工程概算135.92亿元,被列为全国公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陕西“十五”公路建设重中之重。
——西汉高速全长255.023km,工程总投资138.78亿元,建设工期5年。全线有桥梁114157延米/411座,其中特大桥62座,连续刚构桥3座;隧道110696延米(单洞)/130座,其中特长隧道12座,长隧道14座;设互通式立交13处。该项目穿越秦岭主山脉,横跨南北两个气候带,地质结构和地形条件异常复杂。沿线桥隧相连单幅里程超过200公里,占总路程的66%。
——西汉高速跨越西安、安康、汉中3市,途径户县、宁陕、佛坪、石泉、洋县、城固、南郑、汉台、勉县等9县(区)。
——为尽量保持山体原貌,减少开挖。西汉高速全线130座隧道,260个隧道口,开挖总面积仅相当于7个足球场。
——西汉高速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100km/h,路基宽度20-26米,全线设置完善的通信监控、收费系统及安全养护管理设施,预测远景交通量为25000车次/昼夜。
——西汉高速全线设5个管理所,15个收费站,投入运营后全线共有894名工作人员。
——西汉高速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连接线长43.94公里,总占地19417亩,总投资4.69亿元。仅宁陕县城到高速连接线全长18.532公里,其中有一个5.352公里的隧道,仅隧道投资1.1571亿元。
——西汉高速全线建设施工便道5条,总长为108.86公里,总投资4192.55万元。
——西汉高速全线设服务区5处,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娱乐、餐饮等,最大的汉中服务区建筑面积为8555.07平方米。
——全线130座隧道共安装照明灯60000个,通车后每天耗电量约为3万千瓦。
——西汉高速全线5个工程项目组、1个房建项目组和1个机电项目组。1个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下设5个总监代表处,36个驻地办,负责项目现场监理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来自五湖四海的123家施工单位,总计40000人的筑路大军投入了西汉高速的建设。
七亮点让西汉高速更加璀璨
亮点之一:穿越秦岭,有效保护“地质博物馆”和“国家公园”
在中国地质图上,秦岭处在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汇的地方,形成多期构造运动,产生岩浆活动,地层变形、岩石变质等,因此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在我国有“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同时秦岭有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西汉线穿越秦岭大山,开挖隧道、架设桥梁,采取少挖多保护、多还原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秦岭地质结构,最大可能的保护秦岭地质构造、植被面积和动物栖息等。
该线路途经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洋县朱鹮鸟类保护区、羚牛保护区以及古汉台等历史文化遗址。在选线设计上考虑到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开动物保护区绕行洋县汉江南岸,使整个线路增加了30公里,增大投资近15亿元,较好的保护了秦岭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所以说,西汉线的修建不仅穿越了秦岭,更重要的做到了保护“地质博物馆”和“国家公园”的科技攻关。
亮点之二:项目投资之大和工程任务之艰巨名列当时全国高速公路项目之首
西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的重要一段。北起户县涝峪口,跨越西安、安康、汉中3市9县(区),止于勉县黄家营(元墩),连接已经通车的勉县至宁强高速公路。是当时全国一次性开工里程最长(全长255.023公里)、建设投资最大(工程概算总投资138.78亿元)、自然条件复杂(穿越秦岭山脉)、施工难度很大、建设任务又很艰巨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西汉高速全线隧道130座,隧道总长约110公里,其中特长隧道12座、长隧道14座、中、短隧道89座、双连拱隧道15座。
全线桥梁411座114157延米,桥隧相连总长占总里程的66%。
亮点之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充满人性化的公路景观设计为高速公路增添色彩
从人性化设计、建设角度出发,西汉高速公路全线每50公里处设立一处服务区,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景观停车休息区5处。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使司乘人员在青山绿水美景如画的环境中悠然畅行,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亮点之四:先进的高科技应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运营安全
西汉公路设计应用卫星遥感、航测图像综合分析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综合分析技术,把穿越秦岭的特长隧道用3座隧道群代替,既节约了投资,又有利于环保,也加快了工程进度;隧道施工中采用地质雷达全面检测初期支护和二衬的强度、厚度及密实性,实行先检查后计量;在省内首次对路面边缘部分采用胶轮、小型振动钢轮压实,涂刷防水层技术;首次采用初平基层、下面层、上面层平整度互保施工工艺;首次引进路面雷达检测中下面层厚度,通过调整上面层厚度确保路面总厚度等措施。有效地消灭了工程质量管理盲区,根治了质量通病。
亮点之五:原始生态环境保护构筑绿色生态走廊
西汉公路穿越秦岭主山脉,山大沟深,地形起伏,桥隧相连,材料运输异常困难。在修建过程中为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采用山外桥梁预制再运进山里的措施,避免了山体大面积开挖;隧道掘进采用了在洞口上方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减少洪水的冲刷,同时对洞门围岩进行锚固处理,再进行植草种树,保持坡面原始状态。全线130座隧道260个洞门,开挖面积仅与7个足球场相当,共减少开挖20万方,少砍伐树木5万棵,增加绿化3万平方米。西汉高速公路将穿越秦岭的特长隧道用3座隧道群代替,其中秦岭1号隧道6.144公里、2号隧道6.125公里、3号隧道4.95公里,共17.219公里,即节省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时还便于养护,降低运营费用,隧道装修体现人文关怀,分别将两侧贴3米高瓷砖,即美化了隧道环境又提高了行车舒适性。
亮点之六:大型景观雕塑群设计彰显人文理念
在西汉高速公路七亩坪服务区有一个大型黄花岗岩雕塑群《华夏龙脉》,总长为260米,宽6米,最高点8.5米。雕塑群的设计以时间轴为线索,围绕秦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华夏民族不畏艰难,以人定胜天的决心改造自然的力量。雕塑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在秦岭地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十个重要时间段为横线,运用十八个历史典故,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秦岭的古栈道,成为一座极具震撼力的“露天艺术博物馆”。
亮点之七:开放式服务区设计凸现人性化服务功能
西汉高速公路修建的5处服务区,在设计时都充分考虑到与周边环境、自然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每个服务区在设计时全面为当地土特产和特色餐饮业开设专区,各个服务区都做到色彩搭配清新大方、纯洁舒适;建筑风格造型简洁明了、质朴高雅;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到后期的发展空间;同时增加公用活动场所及园林式游览、观赏景点,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为司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黄金旅游通道
从西安绕城高速西高新进口至汉中出口仅有260公里行程,届时,人们将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从西安驱车直达汉中。比起以前的108国道、210国道和宝(鸡)汉(中)公路,都将节约3个多小时的时间。
西汉高速连接西安、安康、汉中三市,途经9个县区。沿线共计有14个出口,几乎每个出口都有值得去游玩的地方:从朱雀出口可以直进森林地质公园;穿秦岭隧道群,七亩坪处有秦岭度假山庄,至洞车湾出口到宁陕县城;过三河口水库区,就可进入佛坪县熊猫保护区;出洋县,还可以看到珍奇的朱鹮;跨越汉江大桥,可欣赏小江南的水韵风情;还有城固的南沙河风景区,汉中的拜将坛、古汉台、古栈道以及勉县的诸葛武侯墓(祠)等历史遗迹。车行一路,让人们颇有“人在车中行,车在画中游”的惬意之感。
早在西汉高速公路建设初期,汉中市政府就瞄准了这一旅游良机。在高速路有一块巨幅广告上写着:“去汉中旅游去……吸天然氧吧,看汉水源头,赏青山绿水,塑中华文明”,足以看出汉中市对这条公路的期望。安康市也不例外,宁陕县作为安康的北大门,县上两年前就谋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上坝河和秦岭森林公园为主的旅游区,决心建成名副其实的西安“后花园”。在宁陕县皇冠乡,一家西安企业投资数亿元,正在加紧建设一处旅游度假区,力争打造“中国秦岭第一会客厅”。如今大家都瞄准这条“黄金旅游大道”,相信通车后的西汉高速公路,将会给陕南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突破性发展! 本报记者 章琦/文 郭玉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