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倔老头“小屈”
“1968年3月参军,1971年4月复员加入铁路公安队伍。到现在,整整36年。”倔老头“小屈”眯着眼睛、扳着手指先作了开宗明义篇。
这是属于他个人的光荣历史。36年的铁警生涯,有31年在伯阳小站默默地奉献着。
“车站边上的南机村有1200多口人,现在只有从几个外地嫁过来的新媳妇不认识我是谁,其他男女老少全都认识我。现在村上大部分年轻后生是我看着长大的。”
“干工作、破案子,就要有一股倔劲”
屈社荣主动要求从社棠所回到伯阳,是因为他熟悉这里的治安环境。然而,复杂的治安环境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一年伯阳车站的货盗现象到了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24小时就没有脱过警服,刚刚躺下,就听到职工呼喊有人偷东西了。等他追出去将这些可疑人员清理完毕后,回到屋里不过一袋烟功夫,车站职工又开始喊了。“只有我一个人,那时候把人累坏了,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为了能遏制住车站上猖獗的货盗现象,屈社荣想了不少办法。每天晚上12点,他就在位于南机村边的渭河桥上守候。只要村民开着农用三轮车过来,老屈便上前检查。“发现车上有铁路上的东西,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没有铁路上的东西了,就教育车主。要想在我的辖区犯事,可没那么容易。”
伯阳车站的货盗现象渐渐好转。有一天,倔老头回宝鸡办事,结果站上发生货盗案,丢失彩电16台。他回来后找到所里,对领导拍着胸口说:“我保证一个星期破案!”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几个人相信“倔老头”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破案。回到警务区,屈社荣一分钟都没有休息,直接赶到镇上,找到了一个熟人了解情况,没想到这个人很爽快地说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根据这一线索,倔老头协同刑侦部门,迅速捣毁了这个盗窃团伙。“盗窃人员三个,销赃人员一个,全部处理。16台彩电也全部追回。从这以后,伯阳车站的货盗案件多的现象彻底扭转了。”看得出倔老头对这起案件的侦破非常得意。
“和百姓打交道,‘倔’要讲技巧”
既然大家都认为“小屈”是个“倔老头”,那他怎么和周围的百姓打交道呢?倔老头自有一套他总结出来的独特方法。“周围村民都知道我是个‘倔人’,有些时候办事不太讲情面。但他们也知道,
我这个人是有些倔,但我不害人”。
作为一名警察,和村民打交道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话是“说不成”的。这些“说不成”的话该怎么表达呢?倔老头的办法是先和村主任、支书搞好关系,等关系熟了,这些“说不成”的话让他们来说。这时候,村干部会通过广播等途径教育村民,村干部也会随时向老屈汇报村里几个重点人员的去向。“咱不好说的话让别人说,不好管的人让别人管。这也是依靠群众么。”这种方式很也效,去学校宣传回访的时候,因为当地一些学生听不懂“秦腔”,所以还得和校长老师把关系搞好,让他们拿着爱路护路资料对学生们进行宣传。每逢开学或放假,老屈会带着资料去学校,集中组织宣传。
对耕牛户进行宣传时,老屈的做法也很有意思。每逢下午村民在大树下纳凉闲聊的时候,老屈会走上前去。见到“小屈”村民会问他到哪去。“小屈”说我今天来看你家的牛上铁路没有。村民会笑着说:“‘小屈’你放心,我的牛在家栓着,不会上铁路的,不信我现在带你去看。”爱路护路宣传就在这一片笑声中进行了。
倔老头还有一“招”,就是会“看病”。周围一些村民会找他看病,而且这些村民最后按照他的方法都治好了。倔老头也会免费给村民一些自己常备的药品。这样一来,和村民的关系又近了一层。
“倔,是因为我相信我做的是对的”
凭着自己总结的一套方法,倔老头管辖的辖区治安环境越来越好。2004年宝天二线开通,伯阳警务区又来了一名保安员,倔老头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干了。然而遗憾的是,他快退休了。
“有人说我一辈子窝在山里面,挺窝囊的。但我不这么认为,在城里、在山里工作不都得出力干活?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我当三年兵一回来就有工作了,还有当五年兵复员后直接回家种地的。我女儿参加铁路上的招工,看我是铁路警察人家照顾咱了;儿子上警校,各级领导也帮了不少忙,你说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在采访的最后,我让倔老头回想在伯阳这31年的风风雨雨,此刻的他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倔老头没有迟疑,“秦腔”味很是浓重:“用农村话说,我对得起天地良心。”
也许没有这一股子“倔劲”,一个人是无法在一个山沟里坚持31年的。又或者,这已经不能用“倔强”二字来形容了,这应该是一种精神。
本报记者 郭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