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煤炭:政策支撑行业繁荣整合大潮
2007年的中国煤炭行业经历了政策性成本上升以及煤炭价格走高,行业景气毋庸置疑。从众多券商2008年煤炭策略报告可以看出,煤炭行业在新的一年中仍被普遍看好。
煤炭行业景气将在政策支持下持续向好。正如东方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袁晓梅所说:“‘十一五’期间是煤炭行业资源重估与价值发现的过程。”
“整合”大潮提升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存在无序竞争现象。从国内各大集团的煤炭产量来看,2006年我国前五大煤炭集团中,仅有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和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四家产量超过了5000万吨,加上山西同煤集团的前五大煤炭集团2006年总产量为4.51亿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8.6%。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煤炭资源迫切需要进一步整合利用。
2007年1月颁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发展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要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下发《关于促进煤炭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大型煤炭企业,推进多元化发展,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限制,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逐步推进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开发,引导和促进各类企业联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公司。
产煤大省也纷纷推出地方的支持政策。2007年3月,山西省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河南省国资委也在2007年7月推出《加快省管企业战略重组》的指导意见。
地方政策推动产业整合的范围逐渐扩大,未来几年国内煤炭行业将在政策推动下加快整合步伐。行业分析师认为,产业整合的推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提高煤炭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煤炭企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有利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
市场化促资源价值回归
2006年底,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试点省(区)出让新设煤炭资源以及企业已无偿占有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均要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出让新设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除特别规定的以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取得。
据业内人士估计,煤炭企业现有的采矿权如以市场化方式重估,则重估增值幅度在2-10倍不等。
天相投资分析师指出,煤炭资源价值是未来实现煤炭产量后所获取的收益,如果资源价值提升,意味市场对于未来煤炭收益提高的预期增强,从而可以促进现货煤炭市场价格;同样,现货煤炭市场价格的提升,又会强化投资者对于煤炭资源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期,从而提升煤炭资源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煤炭资源市场化和煤炭价格市场化进程加快,将是我国煤炭资源价值重心不断上移和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供应偏紧推升煤炭价格
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报告,2008年我国煤炭供求将保持总体平衡,动力煤供需形势向偏紧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较大,炼焦煤供应将继续偏紧。
在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煤炭行业曾被列为四个潜在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新上项目受到严格控制。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效应显现,煤炭供给增长受到抑制。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关停小煤矿的政策将在2008年继续推行,这将抑制煤炭产能的增长。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全国共打击取缔非法生产煤矿、非法采煤窝点17000多处,关闭各类小煤矿11155处,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以上。
此外,国土资源部2007年2月27日发布《关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自2007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这一政策从源头上控制了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了新增产能的增速。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全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并始终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供应偏紧而下游需求旺盛,煤价上涨动力十足。2007年5月份以来,国内煤炭价格结束了下跌趋势,开始稳步上扬,甚至在二、三季度煤炭的传统淡季,煤价也没有停下上涨的步伐。根据发改委价格司的统计,2007年1到11月份,我国电煤价格平均上涨了25元/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甚至上涨了60元/吨。2008年煤炭合同谈判结果显示,电煤合同价格平均上涨30-40元/吨,涨幅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