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推进企业改革改制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省人大代表共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计
省长袁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壮大优势产业扩充经济总量,以培育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园区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到201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力争超过5000亿元。
2007年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预计219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7%。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已成为建设西部强省的必由之路,也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省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说,实现西安率先发展,就要突出抓好工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科技、文化、旅游、工业等资源的整合力度,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对各种要素资源的分割和束缚。省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长李金柱说,榆林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大力推进“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能源化工、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宝鸡市市长王宏表示,今后五年,要紧扣发展主题,大力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体,不断加快企业集群化、园区化进程。来自渭南的省人大代表徐新荣说,渭南要在关中率先发展中迎头赶上,就要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打造具有渭南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和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千万吨级煤化工基地。
来自各地政府的代表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建议,表明了政府的决心和态度,那么来自企业的代表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沈浩代表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对延长集团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要在加强油、气资源勘探、稳步扩大产能的同时,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重点在发展下游化工产业上下功夫:一是积极推进延安100万吨乙烯项目;二是加快杨庄河石化建设,尽快建成聚乙烯、苯乙烯等项目;三是加快建设黄陵1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张丹力代表表示,应该在装备制造、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作用,陕西每年需要各种钢材900万吨,而本省企业仅能供三分之一左右,他建议省政府继续加大支持钢铁工业力度,用改革的手段,提升产业规模,把我省钢铁工业做大做强。来自汉中的人大代表胡梦琪建议,陕西企业应利用股票市场搞好最直接融资,不仅要推动大企业上市,也要加大培育中小企业在中小板上市,以促进企业改革改制。李长宏代表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还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重视投资环境建设,为外来投资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今年我省企业改制的任务很重。许多代表认为,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首先要做好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在企业改革改制中一定要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才能有力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