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杀无赦”校长的霸气从何而来
因校务不公开等事情被老师举报,重庆江北区一小学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用“4个字,绝不手软,3个字,杀无赦……”这种极其霸道的语言对老师们进行“威胁”。媒体报道称,这位校长甚至还以“吕后杀韩信不用刀”自比。
当这位校长在台上指手画脚,唾沫横飞地向老师们耍威风时,我们分明看到,在他因过分膨胀而扭曲的自我意识里,可能真把自己当成了头戴冲天冠、手握老师生杀大权的皇帝了——这副嘴脸如果抓拍下来,一定会成为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权威型人格”的“活标本”。
何谓“权威型人格”?简言之,这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人格”——对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他们是凶狠的“狼”;而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却成了温顺的“羊”。
我们想追问的是,这位校长的“权威型人格”是怎么产生的呢?他冲天的霸气到底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本来,按照现代法制社会的理念,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也是为作为纳税人的公民服务和负责。任何官员作为公民与其他任何普通公民一样,在权利上是平等的。校长算什么级别的官员,我们暂不讨论,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设立校长的目的,应该是为学校管理负责,是为教职工服务的。
由此不难看出,这位校长的霸气便来自于他缺乏制约的权力。一方面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度设计或制度执行上的不太完善,导致对校长权力制约的某种缺席;另一方面由于作为群众的教师受着“权威型人格”的影响,也往往在意识或潜意识里以校长的专权为当然,或者虽心里不满,但迫于环境的压力或出于种种利害的考虑,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正因为此,校长的“自大”便急剧地膨胀,就像突破了正常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作用而癌变的细胞一样,不但显露出了令人恶心的一面,而且最后可能威胁到整个机体的生命安全。
在我看来,为了避免类似的“杀无赦”入侵并破坏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周密的制度设计去构建一个有利于减少细胞“癌变”,并能及时发现和清除癌变细胞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各个构成社会肌体的单个细胞的抗癌能力,恢复其正常的“接触性抑制”功能,因为“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
只有在具有无限自我扩张倾向的权力受到有效制约的社会里,人们才能学会自尊和彼此尊重,才能学会爱人和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才会实现,而所谓“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才会真正到来。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