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15日
北国周末
01

陈冠希裸照事件失控

扇了谁的耳光

香港媒体已经开始用“失控”形容艳照门事件了。继除夕夜6名疑似艺人的照片被曝光,又有200余张新照片在网上公布。而在2月10日,香港警方再度拘捕一名传播不雅照片者,令涉案被捕人数增至9人。

当私密照片遭遇网络传播,后者较前者更多地传递出破坏与恐惧。必须看到,艳照门事件发展到现在,已不再单纯是道德事件,而更成为法律事件。不雅照片已通过网络散布全球,伤害已不可挽回。这时,回到它法律意义的原点,是比对卷入艳照门艺人的道德拷问更重要的事。如果没有权利的保全,道德的意义可能连一块遮羞布都不是。人并非因怎样崇高的道德感而拥有尊严。每一个人都拥有隐私权,也都生活在各自隐秘而宁静的后花园中,才拥有自尊。所以法律通过保障人的各种权利,使人拥有尊严。从这个意义说,艳照门事件的原点,必然是受到伤害的隐私权,而非败坏的道德感。

网络是现实的江湖,更是社会的真实显影。“文明令人惊异之处,不在于它上面的建筑多么巍峨壮观,而在于它的底部只有那么几条纤细、敏感、脆弱的人文律令(朱学勤语)”。对他人隐私权利的尊重,正是人文律令之一种。而失去了人文律令的网络狂欢与道德杀伐,也模糊了罪犯与受害者的界限。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罪人,每一个人也都可能是受害者。艳照门之前,一再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也曾侵害着公民的正当权利与自由。因此,怎样来为那几条脆弱而敏感的人文律令“兜底”,也必须是法律要解决的问题。

隐私是每一个人尊严的存在方式,更是真实的公民权利。所有的牵涉艺人,都在为他们的不检点或非道德付出代价。这也许不失为一场道德的教化,但他们要承担的也是有限度的。而且如果我们仍不谅解,没有宽容,它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不可承受之重。因为,如果失去了法律的底线,人文之律令难得维系,道德更将无从谈起。只有回归到法律的原点,艳照门事件始能“可控”。

(杨耕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