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个孤儿,曾被用人单位以“看到你就郁闷”辞退。上完大学,靠摆地摊维持生计。最穷时仅有3元钱,一天一个烧饼充饥是常事。别人过年吃饺子,她却用一个大白菜凑合……
两根棒针织出一片天地
编者按: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通过创业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省委宣传部定于近期在省级媒体集中开。展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系列报道活动。本报从即日起刊发“基层创业之星”系列报道,希望能为创业者抛砖引玉,推进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更快发展。
两年前,女大学生曹丽平从摆地摊开始,依靠2万元小额贷款,办起了自己的公司——西安双飞鸟编织屋。目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美国、英国等海外市场。来自渭南市临渭区、出生于1980年的曹丽平走上创业之路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韧劲。
2004年7月,从西安培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她和其他同学一样想找一份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可简历投出去300多份,竟没有一个中意的工作。好不容易在西安一家软件公司找到工作,可一个月后,公司以不善交流为由将她辞退。作为一名外婆带大的孤儿,没有工作就意味着要饿肚子。她决定在沙井村、电子城附近摆地摊,靠卖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维持生活。
可真正要摆地摊了,爱面子的小曹还是犹豫了四五天。后来,兜里一分钱也没了。那天下午,她很不情愿地带着自己编织的手机套、钱包等数十种手工艺品,来到沙井村附近的十字路口摆起了地摊。一开始,她很不自在,头也不敢抬,唯恐熟人认出自己。当天,她卖出一个手机套,收获了5元饭钱。此后,她一边摆地摊,一边找工作。可一直没有单位愿意收留她这个专科生。后来,她索性不再找工作,一门心思摆地摊。白天从事编织,晚上卖货。那时,摆一天地摊便能收入30多元钱。逐渐地,她萌生了创办一家手工编织企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