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25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收藏 父亲留下一团火 雨的印记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笑口常开 再读屈原 摘毛桃 猪肉涨价后 “鼎”的来历及作用 鉴赏与收藏中的名词解释 真赝对比建行币 和田玉的辨认方法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收藏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收藏
04

摘毛桃

□文\王广俊

秋风起,摊前摆满“五味子”,野生的弥猴桃也熟了。

钻秦岭山,骑自行车约一个钟头的路程。前些年,逢星期天,心劲来了就摘弥猴桃去。这种桃毛茸茸的,当地人叫毛桃。

毛桃多长在靠近水的半山腰上。枝藤繁茂,叶子肥大圆润。摘毛桃,成在找、摘、运上。大山树高草深,从外边看是绿色的挂毯,花样的海洋,走哪都是一样,只有觅水而上,停步于自觉合适的坡度上,偏向一隅,淹没在大山的暮霭里,才有可能看得真切,哪儿有毛桃。

很多次,当你揣着希望来到熟悉的地方,映入眼帘的却是残枝败叶,很显然,树上的毛桃已被人打过了。为不虚此行,只有移步别处,满山的寻找了。能找到毛桃,靠的是经验,但更多的是凭运气。山势陡峭,荆棘丛生,有时头发都被挂住了,皮伤衣破,更不在话下。脚下是松软的土,空气中弥漫着阴湿和树叶腐烂的气味,阳光被高大的树木撕成一个个花瓣,任意丢在地上。手膝挨地,一路爬高,末了还要爬树攀崖,一步一步追寻着希望。有时转悠半天,肚饥口渴,头重脚沉,还是不见毛桃,正要打退堂鼓无功而返时,无意中一抬头,哇,毛桃一疙瘩一疙瘩悬在头顶,就像蒜辫似的。一个找字,找回了儿时藏猫猫的感觉,也捉住了眼前喜不自禁的感觉。

当地人打毛桃,就像打板栗、打核桃一样。我摘毛桃,缘由爱爬树。现在,我爬上高高的枝头,用手抓住毛桃轻轻一拧,那毛桃就告别旧家,来到新家——我脖子上挂的挎包里。有时胳膊都伸酸了,也够不着毛桃,就扯藤拉枝,一点点地把毛桃拉回怀中。摘毛桃是快乐的,再多都不嫌多,多了可以舍小取大,优中选优,还可以送人。摘毛桃也是辛苦的,有时踩在树梢,荡来荡去,若不小心,就会枝条一斜,翻身落在下边树冠或草丛里;有时还得躺在地下,面部朝上,一个又一个摘那碰到鼻尖的毛桃。苦是苦了些,可这些苦在收获面前,就如一股青烟遇风而散了。

运毛桃是开心的。把挎包里的毛桃倒进一个大编织袋,把口子一扎,拖、拉、扛、抱、抬,山再陡、路再远、刺再多,也要把那一颗颗“小毛猴”带出山去。这会再苦,也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定要挺过去。

吃毛桃是舒心的。把毛桃拿回家,随便怎么一放,不久它都会熟起来。我好把它们装进一个大纸箱里,喷点白酒,搁在阳台上。哪怕中午,也时不时搬个小凳,坐在纸箱边,把手伸进去挨个地探究,看哪个毛桃软了就拿出来剥掉皮,对着那翡翠般的果肉一口含在嘴里,用舌头慢慢地挤压,不一会,那甜甜的酸酸的清爽的醉人的感觉就传遍全身。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