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洒水“天使”
——记西安市临潼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司机马小玲
凌晨四点半,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她却要从床上爬起来。步行半小时,到停车场发动洒水车,准备到城内装水。上午六点,伴随着洒水车特有的《兰花草》乐曲,她开始了一天28条街道、60余万平方米的城区道路晨洒工作。她便是西安市临潼区环境卫生管理站洒水车司机马小玲。
从小酷爱汽车的马小玲18岁学车,跑过长途,开过出租。1992年,23岁的她成了一名洒水车司机。每天上午六点、十点半、下午一点半、五点半四个时段,共八个多小时,她开的8吨洒水车在街道上穿梭。
夏天的工作异常辛苦,室外温度三十多度,加上发动机散出的热量,驾驶室的温度超过了四十五度。驾驶室没有空调,汗流浃背、痱子满身是常事。2005年西安市“创卫”以来,马小玲的工作量更大了,经常忙得没有时间吃午饭,就拿一个菜夹饼凑合。
临潼是旅游名城,黄金周期间,她不但要增加正常路段的洒水次数,还要加班加点,冲洗旅游商品市场及夜市地面、公共厕所等卫生死角。2006年,兵马俑门前的民俗村要对外开放,为了让民俗村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游客,马小玲负责民俗村的冲洗工作。她把所有业余时间全部花在工作上,开着洒水车,穿梭于加水点与民俗村之间。
马小玲是临潼区唯一的街道洒水车司机。除了正常的街道洒水外,还时常被派去给一些工地、单位送生活用水。2004年大年三十晚上,正准备吃团圆饭的她接到电话,需要为几个单位送水。她二话没说,一直忙活到凌晨1点多才回家。
洒水车司机的工作辛苦,还不讨好。洒水时,马小玲非常注意,尽量不把水洒到行人身上。为了避开老人和小孩,她经常有意识把车停下来,等人们走远了再洒水。可千小心万小心,还是不可避免同行人发生摩擦。对此,她淡淡一笑说,骂声听多了,也就习惯了。
马小玲在同事中也有很好的口碑。2005年,区环卫局上报西安市劳模,他们环卫站200多人全部举手推荐她。平时,马小玲把自己当作一个机动人员,垃圾车司机有事请假,她就会主动顶替。清洁工有事,她就替其保洁。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