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讲述43路车的故事
“你好!欢迎来我们43路采访。”迎面走来与记者握手的是主管43路的西安市公交二公司四车队的党支部书记张桂娟。用调度班长刘杰的话说,她可是这条线路的“管家婆”,工作上,线路的安全、管理、营运,生活上,职工的恋爱、家庭、身体,可谓是事无巨细,样样操心。这不,今年春节期间,考虑到外地职工要回家过年,她早早就叮嘱排班要给这些常年不能回家的人三天完整的假期,还要考虑刚刚新婚的新郎倌和媳妇回娘家的问题。
“我们43路车从去年到今年的喜事可多了!”张桂娟笑盈盈地介绍道:“你看外面35部崭新的豪华公交车就是去年11月25日刚换的,这种车不仅乘客乘坐起来安全、舒适,驾驶员操作起来也轻便了许多。你再看看这个,这是1月29日刚刚领回来的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海员建设工会授予的首届‘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可是从去年9月开始在43路开展创建全国工人先锋号活动的成果呀!”
43路开通于1990年,是一个优秀而富有朝气的团队。目前有职工80余人,班组7个,是西安市公交总公司为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展现工人阶级主力军的风采,树立公交优质服务品牌,树立的首条创建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公交线路,同时也是我省开通的首条公交奥运专线。自从活动开展以来,43路的职工各个都铆着一股劲,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活动当中。
为了让车体内体现工人先锋号的特色,他们不仅布置了宣传标语,而且还细心地将警示标志更换成了卡通形式,放置了相关的奥运知识,制作了爱心小卡片,宣传乘车知识,同时还在车厢内制作了历年劳模风采展板,用劳模命名自己的车辆。这不,在网上乘客的留言记录中这样写道:“坐43路车,让人没有那种急切的心理,边听广播,觉得挺舒服的,觉得上下班挤车那种难熬的心情不见了,舒服!今天下午自万寿路乘43路回家,司机虽然年轻而车却开得很平稳,车上广播报站规范,乘客感觉很温馨。43路应成为其他各路公交车的榜样。”
为了提高职工自身的素质,配合工人先锋号活动的开展,43路要求大家必须继续开展“爱心大巴,老人的家”活动,进一步深化服务,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关注。这不,太华路丹尼尔小区的老人庞乃洲,颤颤巍巍地来到43路的调度站给这里的工作人员递上了一份自己亲笔写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我第二次写信感谢43路公交车全体同志。我是一老翁,人老不如青,车来腿脚慢,足足等我两分钟,换个别的路,根本不可能。”
驾驶员王蔓莉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却在行车的途中不能及时赶回;康有信因为要上早班,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到钟楼坐交通车,为此他的父亲三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将他送到车站再骑电动车回家;双职工的孩子因为父母一个上早班一个上晚班,从来没有和他们一起过过一个完整的生日。这三个故事是今年春节公司的文艺汇演上,43路职工自编自演,以小品的形式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真实的感人故事。新车上线前为了保证驾驶员人员安全平稳行车,乘客的安全,张桂娟和同事,一起徒步行走了近40公里的来回线路,认真测量,记录在哪一个地方道沿较高,哪一个地方树枝下垂较低,拐弯时驾驶员应注意的事项等等,为驾驶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当被问及为什么43路能够成为我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线路时,张桂娟说:“上级领导的关心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而职工们之间的团结、协作,齐心向前给了我们发展的动力。”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