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迷失
□文/侯立堂
一个已近不惑之年的友人最近陷入了“痛苦”之中。这个在机关当上一处之长不到两年的朋友说他越来越感到困惑和迷惘,曾经引以为豪的对自己信仰的坚持开始动摇,他说不知道是社会偏离了他的轨道还是他偏离了社会的轨道:一方面,他不愿再回到过去清苦的生活,但同时过现在这种有点奢华的生活又觉得不够踏实;他非常满意现在的享受,但又向往以前的清白。
相信这个朋友的困惑和迷惘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的真实想法,不同之处在于,朋友的困惑和迷惘是面对权力及权力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而我们的困惑和迷惘则是对理想、生活方式、做人原则与社会的脱节等等所产生的不安,这种不安产生的根源可能是某本书中的某篇文章中的某段文字,也可能是与某人交谈时偶然某句话所受到的启示,但更多的可能是不与高尚的灵魂相接轨的社会诸种活生生的现实对于我们血淋淋的“洗脑”。当卑鄙者不再为自己卑劣的行径感到羞愧,高尚者的精神家园注定会显得荒芜和孤单,这不是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悲哀,而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每个人都会迷失自我,或者说每个人都曾经迷失过自我。迷失,就像人的一种特质,一种本性,也可以说是人的心魔,它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一个历练,是幡然顿悟前的一段痛苦的煎熬,是新生,是风凰涅磐。当我们迷失时,那就是心魔侵袭了我们的心灵,它一手挥舞着大棒,一手又拿着诱人但却是虚幻的美食,它的大棒挥走我们心底的正义、正气,使我们高尚的心灵痛苦无奈又无助,它使我们变得空虚、缥缈、游移不定。我们的心灵就像寒冷的冬天一样肃杀无比,我们心灵的田野不再郁郁葱葱,不再有令人羡慕的鸟语花香,我们开始坠落,向着无穷无尽的黑暗,甚至是邪恶的深渊,我们的心灵开始扭曲、狰狞,甚至让我们自己都感到陌生,这就是真实的我们吗?
法国作家蒙田说,我宁可自己所有的事情都遭致失败,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信念以求事情的成功,因为,我对如今十分入时的虚伪美德深恶痛绝,没有一种比它更卑鄙、更无耻。想一想,平凡的我们能有蒙田的勇气,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吗?如果不,我们怎能找到迷失的自我?